咪表形同虛設,人工收費還能講價;私劃停車位,收費落入個人腰包;路邊停車位火爆,停車場吃不飽……連日來,晶報記者采訪、廣州和天津等城市的市民、交通業內人士,發現國內路邊停車收費存在著種種亂象,交通專家為深圳重新啟動路邊停車收費積極支招。
晶報記者 謝麗雯 實習生 張一鎏/文、圖
北京
現狀:三環以內每小時收10元
北京路邊停車收費按照三大類區域劃分,收取不同標準的費用。一類地區(三環以內)每小時收取10元,二類地區(三環到五環之間)是6元。三類地區(五環路以外)是3元,其中路側停車第一個小時后每小時加收50%。
存在問題:
路邊咪表基本被廢棄,可討價還價
“北京街頭很少看見咪表,大多時候停車都是安排工作人員,采取人工計費的方式!”北京某公司白領張燕對此感到很無奈,坦言北京路邊停車管理非常混亂,市民停車時可以跟收費員講價還價,比如路邊停車本來應該停放一個小時收取5元,“跟他說說好話,3個小時收取10元也可以的,有時候有發票有時候沒有發票,挺不正規的。”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北京路邊停車位市場被一家企業壟斷把持。民營企業京聯順達掌控北京60%以上的路邊停車市場。
據北京媒體報道,早在1999年,北京就在國內較早開始實行咪表停車自動計時繳費,全市先后共安裝咪表6000臺,但目前還在使用的僅有約300臺,而且還是咪表、人工并行使用,實際使用率不足5%。也就是說,歷經14年之后,這一在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停車管理系統卻幾乎被8萬名停車管理員擠出了市場。北京交通業內人士說,咪表在北京遇到的阻力主要還是來自停車經營管理公司。一方面,機器和網絡建設一次性投入的成本比低工資的人工費用要高,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人具有較大的靈活度。如果普遍實行咪表的話,首當其沖的就是非法多劃的停車位必須要轉正入軌。現在還有一些停車公司將一個路段的車位承包給收費員,收取定額“份錢”,也就是說低價從政府手中獲取公共資源,高價轉包給他人。
改善舉措:
車位統一編號,收費員證件加裝二維碼
針對“停車亂”等問題,北京日前正式出臺了《機動車停車管理辦法》,提出建立統一的停車場信息管理和發布系統,對停車泊位進行編號、促進停車信息化管理、加大對停車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等多項措施。
據悉,北京將建立統一的停車場信息管理和發布系統,對停車泊位進行編號,對停車場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并實時公布向社會開放的停車場分布位置、使用狀況、泊位數量等情況,為市民提供動態出行信息。
北京交通部門表示將會在統一編號后進行公布,全市約3000名停車收費員證件將加裝二維碼,車主可以隨時查詢收費員的資質,如果不正規,可以隨時舉報,“通過車位編碼以及收費員證件,可一目了然地判斷停車位是否正規。”
天津
現狀:
中心區4元/半小時
天津中心城區分為三類區域管理,一類區域為市中心商業繁華區,二類區域為中環線以內及其附近停車矛盾突出的區域,三類地區為外環線以內,除一、二類地區以外的其他區域。按照“中心城區停車收費高于邊緣城區停車收費、同一區域道路停車泊位收費高于機動車停車場停車收費”的原則,采取計時停車為主,計次停車為輔的收費方式,實行不同區域有差別的收費政策,調整道路停車泊位和公共停車場停車收費標準。對應一、二、三類區域,道路停車泊位按照每半小時4元、3元、1元收取。
存在問題:
路邊車位少,停車場吃不飽
“市中心路邊停車位供不應求,停車場反而吃不飽!”長期在天津居住生活的楊先生透露天津存在的停車怪象。
西安道地下停車樓周邊是天津最繁華的購物商圈,車位供不應求是該地區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2010年年初,西安道地下停車樓投入使用。作為解決津城停車難頑疾的重要手段,西安道地下停車樓也被人們寄予厚望。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原本可以停近600輛汽車的停車場所,每天卻都有大量的車位閑置,“西安道停車樓附近的營口道、柳州路、潼關道等道路,想找到一個合適的車位實在太難了!”楊先生對此感到哭笑不得。
天津本地交通專家透露,為了緩解停車場緊張的壓力,該市近年來陸續建立了一些大型停車場,但使用率非常低,而占路停車場一般生意都很火,“究其原因,不外乎馬路占路停車場方便、便宜,而到停車樓停車還要費時取放,而且按小時收費,價格稍貴。”
建議和改善舉措:
計劃規劃154處公共停車場用地
天津本地媒體實地調查發現,中心城區停車難主要是由于停車泊位短缺、供求失衡造成的。據悉,截至目前,天津市中心城區停車位中大多數為占路停靠的臨時泊位,配建的停車樓、停車場相對較少,這是導致停車難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公共停車泊位利用率低、經營效益差,停車占路現象嚴重、違法占路停車屢禁不止,部分社區配建停車位較少、居民車輛隨意停放等現象,也是造成停車難的重要因素。
天津市規劃局的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目前,本市中心城區共規劃了154處公共停車場用地,占地面積約77萬平方米,其中已經有部分項目在建。在154處公共停車場用地中,除一部分規劃為地下停車場外,大部分規劃為停車樓,進一步提高停車場的科技含量和車輛承載力,讓更多機動車找到適宜停放的車位。
廣州
現狀:
白天夜間都收費,最高5元/半小時
12月2日,廣州市物價局發布《關于廣州德生咪表管理有限公司經營路內停車場收費問題的批復》,對96條咪表路段收費標準進行了批復。
根據批復內容,廣州一類地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路步行街和天河城等市中心地段,8:00至22:00為5元/半小時;22:00至次日8:00為2元/半小時,夜間時段最高收費10元,24小時最高收費80元;二類地區8:00至19:00為4元/半小時;19:00至次日8:00為2元/半小時,夜間時段最高收費10元, 24小時最高收費64元;三類地區 8:00至19:00為2元/半小時;19:00至次日8:00為2元/半小時,夜間時段最高收費10元,24小時最高收費32元。
存在問題:
私自圈定黑車位,自定收費標準
“路邊停車可以購買泊車卡,通過咪表計費,部分路段則采用人工計費的方式。”廣州市民葉小姐告訴記者,在廣州路邊停車還比較方便,但是管理不是很規范。比如天河區燕嶺路緊靠天河客運站和長途貨運站,許多路邊空地被簡單圍起來就變成停車場,有些自制了停車收費標準,有些則干脆不提供發票,停車費低的5元/小時,高的15元/小時,“收費基本都落入了個人腰包!” 市民羅先生反映,除了招標管理路邊停車的公司劃定的路邊車位外,廣州各個街道也會在自己管轄區域劃定所謂內街內巷路邊車位,不但費用可以討價還價,而且管理也比較混亂。
雖然廣州市物價局對路邊停車場收費做了明文規定,但有不少咪表管理員卻肆意收費。市民李先生表示曾經在天河區東方一路停放車輛,雖然只停放了10多分鐘,就被收取了5元,而其收費標準實際上是2元/半小時。
建議和改善舉措:
人工收費將轉咪表收費
對于以上亂象,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建議,由市交委做一份地圖,在地圖上標注,哪個路段有多少個停車位,然后在網上公示。讓市民知道哪個地方有路邊停車位,哪些是合法的。同時,“每個車位編上號,且路邊停車場收的費應該納入財政預算收入。”他還表示廣州的市政道路的臨時停車應統一管理,大力推進“咪表”泊車,收入納入市財政,取替馬路人工看車收費的個體私營行為。
廣州市交通部門回應稱,正在制定全市的道路停車發展規劃,規劃的重要內容就是要逐步在城市主次干道、支路等市政道路上設置的人工收費轉化為咪表收費。
香港采取的是最簡單的做法,將路邊停車位的咪表承包給專業咪表管理公司,交警負責執法,收費全部通過八達通直接到財政賬戶。
——全國道路停車行業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劉民安
□專家聲音
全國道路停車行業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劉民安:
咪表的真諦是“限時”收費應直交財政賬戶
縱觀國內城市施行路邊停車收費出現的種種亂象,全國道路停車行業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劉民安經過多年研究,歸結根源原因有兩點。
錯誤理解了路邊停車的概念
“國內很多城市管理者和車主對于咪表停車管理的初衷存在誤解。”劉民安告訴記者,道路要明確并不是停車場,所謂路邊停車只是臨時性停放車輛,臨時占道停車,作為停車場的一個輔助和補充,只允許短時停放,限時停放,讓大家作為公共資源都來使用,加快停車位的中轉,而不應該長時間占用,“比如去醫院看病,停放車輛得1-2個小時,出了醫院就可以將車開走,騰出來車位讓別人使用。”
曾經在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考察過的他發現在很多發達國家,咪表的停車單位時間很短:“大部分咪表最短的停車上限是30分鐘,最高的停車上限是兩個小時左右。”在咪表上刷卡或者投幣后,咪表會自動顯示車位所在位置,車主可以把車停在咪表指定的位置,然后購買一定的時間用來停車,但是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返回,一旦車主耽誤了時間未能及時返回,則會受到處罰。
“國內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咪表停車和停車場一樣。”劉民安說。咪表出現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解決路內停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把車停到馬路上。而現在很多人一提起咪表,往往會簡單地把它們當做一種停車收費工具,而恰恰忽略了它本身的重要性,即咪表最重要的真諦,就是限時停車,限時停車則意味著增加路內停車的流轉率,讓車輛快捷地找到停車位置,減低車輛因尋找車位而造成交通擁塞,從而舒緩交流擁塞的壓力,而這也是咪表的真諦。
國家層面缺乏法律法規
“目前,國家層面對于路邊停車沒有一個統一的大框架,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予以規范。”劉民安認為,近年中國的汽車擁有量增長很快,原來的一些政策沒有跟上,人的觀念也沒有跟上,造成現在混亂的局面。路邊停車最好能夠有法可依,是否應該收費,收費后如何管理,哪些地方可以劃定停車位,什么情況屬于違章,哪些部門有權力管理,這些問題如果都有法律予以規范,路邊停車的亂象和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他坦言,目前各個城市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摸索著出臺本城市路邊停車的相關法規,而沒有國家法規來管理規范。“如果有這么一個全國的法規,各個城市的路邊停車收費就會更加規范,也會將路邊停車位使用得更好了!”
最好逐漸過渡到交警執法
“既然要實行路邊停車收費,政府部門一定要將政策考慮周全、仔細,不能一上來就嚷著要收費了。”劉民安坦言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其他城市其實都是在看著深圳怎么做。高戍達時期,深圳一開始也是在摸索嘗試,不過后期出了很多問題,也遭到了市民詬病,如果重新要啟動新的路邊停車,政府部門出臺政策一定要謹慎,“以前路邊停車是收費的,后來全部免費了,現在又要重新開始收費,而且要高收費,那么市民心理上可能就會有抵觸心理。”在他看來,還不如一開始少收取點費用,將執法先做好,讓大家心理有一個過渡。
他認為深圳要重新推行路邊停車收費,必須聽取市民、停車場管理者、行業協會等多方意見,學習國內外城市的成功經驗,可以在局部區域先試點,總結經驗之后不斷改進,然后推行到全市。比如,和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采取的是最簡單的做法,將路邊停車位的咪表承包給專業咪表管理公司,交警負責執法,收費全部通過八達通直接到財政賬戶。但是很遺憾,現在內地各個城市都不是由交警來執法,而是政府機構或者經營企業派出大量人力來實施執法,“可能有一個過渡過程,現階段無法做到完全由交警來執法,實際存在人手不夠的情況,承擔不了那么多職責,但是最好慢慢地,逐步過渡到交警執法。”
此外,他還表示咪表等智能化收費手段應該取代人工收費,由機器收費是最安全、最高效的做法,不要經過任何人的手,直接進入財政賬戶,然后用于公共交通事業建設,比如停車場的建設或者城市停車誘導系統等。
(原標題:他城停車收費亂象一大把深圳能跳出這個泥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