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 2
喝牛奶易患各種癌癥和慢性病?
沒證據證明牛奶能致癌
傳言:美國教授T。柯林。坎貝爾博士研究稱,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尤其是占到87%的酪蛋白,能增加癌癥、心臟病、糖尿病、腎結石、高血壓等患病幾率。同時,牛奶中的IGF-1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等。
知名科普作家云無心此前曾指出,FDA、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微博]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都一致認為,“并無證據說明IGF-1致癌”。同時,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經過加熱、消化、吸收后,到達人體內也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不構成健康隱患。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編輯、農學專業的李飄則表示,美國坎貝爾教授的牛奶中酪蛋白致癌的研究,“不是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沒有更有力證據證明牛奶能增加癌癥風險”。據介紹,坎貝爾進行的試驗,是通過大劑量黃曲霉素(一種強致癌物)誘導出癌變細胞的大鼠,并不能直接推出酪蛋白對健康人體有相同作用。
據了解,坎貝爾在2006年12月接受人民日報社《生命時報》采訪時表示,他的研究“并不是說乳制品會致癌”。
而中國農業大學朱毅副教授指出,人類確實是世界上唯一在成人以后還在飲用乳制品的哺乳動物,但這并意味著長期喝牛奶就損害健康。目前有流行病學的研究認為,過量攝入牛奶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病等的罹患風險。但牛奶也能降低腸癌、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的罹患風險,這些也是得到科學證實的。
釋疑 3
牛奶能不能喝,喝多少合適?
建議每天攝入300毫升牛奶
傳言:腫瘤專家建議,除了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和營養不良的成人,一般人并不需要喝太多牛奶。
朱毅表示,目前在我國的膳食結構中,牛奶還是可以作為補充鈣質的優先推薦的食物,因為它的含鈣量高、而且吸收利用率也高。
在朱毅看來,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大規模牛奶科普宣傳,乳業進入超高速發展時期,以至于牛奶似乎成了健康保障、現代生活的同義語,但她認為沒有必要神話牛奶,就把它作為普通食品中的一個選擇,以平常之心看待就可以,既不用神話,也不必妖魔化牛奶,需要理性適度消費。
她指出,中國人食用的奶制品非常少,過量的幾率很小,因此不必過度焦慮。只要不是乳糖不耐這類人群,攝入適當的牛奶不會造成健康損害。一般來說,每天喝250毫升到300毫升的牛奶,不但不會增加疾病風險,反而會帶來有益的補充。
記者同時查詢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日飲奶量也為300毫升,是世界的平均水平,遠低于美國等國家。中國營養學會此前向媒體介紹,近20年調查顯示,我國大城市人均日飲奶量只有44毫升,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0毫升。
新京報記者 廖愛玲
(原標題:喝牛奶致癌?大可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