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類專業年漲700元,理工類專業年漲1000元
文/片 本報記者 孟敏
在我省高校學費調整聽證會召開前,24日,省物價局召開了聽證預備會,媒體代表、消費者聽證代表和經營者、利益相關方等二三十名代表參加本次會議。對于學費上漲,學生家長怎么看?公辦高校的收入得到提高,那些無緣省財政補貼的民辦高校呢?喊了許久的高校財務公開怎會遲遲沒有動靜?
調價感受 疑問:城里孩子能接受,農村孩子呢?
“現在大學一年的學費也就相當于工薪階層一個月的工資,提高一下也可以理解。”在省城某外企任職的劉先生孩子正上高三,將趕上這次學費調整,他表示更期待教學質量能隨著學費一起提高,讓家長的錢花得不冤枉。
在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董彥嶺教授看來,這么多年的人均收入增長,教育經費適當提高,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次學費調整后,文科一年多收幾百元,理科一年多收千把元,對城市家庭來說構不成很大負擔。
不過,山東協和學院院長盛振文注意到一個現象,近些年來,民辦高校中來自農村的學生日益增多。“從小學、初中這些基礎教育開始,農村孩子就沒有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他們所受的教育質量明顯落后。”
據介紹,從2007年秋季起,國家新的資助政策體系把民辦高校學生同樣納入,惠及約1800所高校的400萬大學生和1.5萬所中等職業學校的1600萬學生。但現在仍有約5%-10%的貧困家庭學子很難享受統招生那樣的助學貸款、助學金、勤工儉學政策,所受社會關注也很少。
將完善獎學助學政策
山東省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提升學費的同時,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及時足額發放國家獎學金、省政府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高校還將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政策,每年從事業收入中足額提取5%,專項用于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并足額發放到位。
民辦高校 疑問:公辦校增收,民辦校招生難?
“學費上調,公辦學校普遍受益,民辦學校卻舉步維艱。”盛振文表示,省物價允許民辦院校漲學費,但市場不允許。現在不漲學費都面臨生源緊張,再漲學費,招生就更加困難了。
據省物價局初步測算,方案實施后,第1年全省高校增加收入近2.06億元,第2年約增收4.12億元,第3年約增收6.18億元。從第4年開始,高校每年約增收7.9億元。
但在盛振文看來,這些增收都和他的學校沒有關系。民辦院校和公辦院校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公辦院校一直享受政府財政政策支持,且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但我省民辦教育始終未享受政府財政支持,如今整體生源減少,對依靠學費為辦學財力支撐的民辦學校發展更加不利。
隨著山東協和學院正式揭牌成立,我省共有8所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校。“目前,我省民辦高校平均負債2億元左右。”盛振文建議給民辦高校下撥生均定額經費,哪怕開始數量少一些,以后視財政收入逐漸增加也可。
省財政補貼將涵蓋民辦高校
山東省財政廳的相關人士透露,現在教育經費占我省GDP的4%,其中一半以上用于高等教育補貼,占到了同期財政支出的22%。預計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省財政補貼可能涵蓋民辦高校。
生均財政撥款 疑問:規定1.2萬元,到高校手里打了折?
據介紹,提高高校的生均撥款數額是化解省屬高校債務的措施之一,原來每個學生撥6000元,后來達到生均9500元,去年提到12000元。僅是這部分款項,就會讓各個高校的財力有較大提升。一個高校如果有3萬人的話,僅財政就會撥款超過3億元。這部分收入對于省屬高校而言極為重要。
“為啥現在醫學類的學生生均財政撥款才是8900元,而一些高校的生均財政撥款更是只有7000元?”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周恭勤對此感到不解。無獨有偶,山東師范大學的一位聽證代表也表示,學校財政撥款只有3億7千萬,而學校有37000名學生,生均財政撥款1萬元。
此外,山東大學財政部部長劉洪渭介紹說,相比北大、清華等一流高校動輒幾十萬元的MBA費用,山東大學的MBA四年讀完只需4萬元左右,山東大學的網絡教育在上海招生時,因招收費用太低,被上海以低價傾銷的名義“攆”了出來。同時,費用太懸殊,以致有些學生都提出了這個問題。
生均財政撥款是綜合經費
對此,山東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解釋說,高校的生均財政撥款是把學生獎學金、學校賣地返還的費用全部加上得出的,這是一個綜合的經費。
對于網絡教育部分,“我們將放開網絡教育的費用和在職研究生的學費,進行適應市場需求的調整。”山東省物價局的相關人士回應說。
“三公”公開 疑問:高校內部審計難實現監督?
學費改革、高校增收,是否意味著高校財務強制公開的時機已成熟?會上,清尚集團濟南文化傳媒公司運營總監宋飛舟提到了這個敏感話題。
日前,在新一輪中央巡視工作中,唯一一個派駐高校的巡視組駐中國人民大學第十巡視組曬出“成果”,該校存在出國管理不規范、公款吃喝等“三公”問題。
“學校收的學費,接受的財政撥款,都是納稅人的錢,公辦高校財務信息理應完全向社會公開。”宋飛舟建議。2010年9月1日《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的應公開內容中明確規定:財務、資產與財務管理制度,學校經費來源、年度經費預算決算方案,財政性資金、受捐贈財產的使用與管理情況,儀器設備、圖書等物資設備采購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標情況,應主動公開。
與會人士表示,多數高校設有內部審計部門,對學校各部門財務監管難有實際效果,而專門的審計部門一年審計不會覆蓋全部高校。現有的高校財務管理和監督機制相對落后,亟需改革,否則會跟不上經費增長的步伐。
高校經費將細化公開
針對宋飛舟的提問,山東省教育廳的相關人士給予肯定答復。“這個問題大家都很關注。今后,高校經費管理必將更公開、細化。”該人士表示,公辦高校的財務報表上應清楚顯示開會費用、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花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