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晉森 通訊員 張鍇
有白血病患者、且支出大于收入的家庭,可以申請低保了。濟寧市民政局日前出臺《關于加強城鄉特殊困難家庭救助工作的意見》,明確將有白血病、尿毒癥等需要長期治療的重大疾病,必要支出大于收入的“支出型”特困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同時,還提高分類施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標準等多項救助標準。
四類家庭可以直接申請低保
“原來衡量一個家庭能否納入低保范圍,主要是看收入,不看支出。但有白血病、尿毒癥或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家庭,花費巨大,即使月收入3000元,也抵抗不了昂貴的醫療費。”濟寧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這些家庭從收入上達不到低保的救助范圍,但是家庭確實貧困,需要救助。《意見》的出臺,使家庭支出(醫療費用)明顯高于家庭收入的家庭,可以提出申請,從而納入低保救助范圍,從制度上擴大了救助范圍,這在全省屬于首次。
《意見》明確規定,將因患白血病、尿毒癥等需要長期治療的重大疾病的,或其他原因導致生活必要支出大于收入、實際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標準的“支出型”特困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補助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城鄉低保人均補助水平進行確定。
對于困難家庭中喪失勞動能力且單獨立戶的成年重度殘疾人,可單獨進行申請,符合條件的納入保障范圍。
醫療救助封頂線提至10000元
“縣級醫療救助封頂線、最高救助標準以及分類施保標準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濟寧市社會救助科的工作人員介紹,從2014年起,醫療救助資金縣級籌集標準,縣級預算由城鄉人口每人每年1.5—3元的標準提高到2.5—5元,以后隨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縣級醫療救助封頂線提高至10000元,有條件的縣(市、區)在此基礎上適當提高;救助對象政策規定范圍內自負住院費用救助比例提高至不低于55%,每年籌集的醫療救助資金總額支出率達到90%以上。臨時救助金一次性發放標準提高至不低于500元,最高救助標準提高至5000元,有條件的縣(市、區)可在此基礎上適當提高最高標準。
提高分類施保標準,對重病、重殘以及老、幼、病、殘相結合的低保家庭中的病、殘、老、幼人員,分類施保標準由每人每月2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0元。
對特困家庭殘疾人給予治療期間生活補助。《意見》要求,特困家庭中精神殘疾人享受殘聯康復救助項目的,對其在定點康復機構免費住院康復治療期間需要繳納的生活費給予補助;享受貧困家庭自閉癥(孤獨癥)兒童搶救性康復救助工程的,在定點康復機構康復訓練期間,按照每人每天5—10元的標準給予生活補助。
這些屬于 特困家庭
特困家庭主要是指民政部門確定的城鄉低保家庭中的特困家庭,以及其他因大病、重殘、年老體弱、家庭重大變故、天災人禍等原因,造成家庭嚴重入不敷出,生活難以為繼,靠自身無力擺脫困境的特困家庭。主要包括:因遭遇火災、車禍等重大家庭變故,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喪失生活自救能力,導致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家庭;因患白血病、尿毒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重特大疾病,花費巨大,在各類救助后家庭支出的醫療費用明顯高于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不含唯一住房),導致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家庭;老、幼、殘家庭,因家庭成員均無勞動能力、無贍養撫養能力,導致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家庭。
特困家庭救助 10日內審批完
對于既要“救難”又要“救急”的特困家庭,《意見》要求建立特困家庭救助綠色通道。在辦理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救助待遇時,直接由鄉鎮(街道)受理核實,按照“隨時受理、即時辦理、及時救助”的要求,壓縮辦理時間,困難群眾提出申請后10個工作日內完成救助;特殊情況下,市、縣(市、區)民政部門可直接受理,直接組織入戶調查,加快認定審批速度,切實提高救助時效。
對因天災人禍、患重大疾病急需住院卻無支付能力的特困家庭,由縣級民政部門現場確認后,直接給予臨時救助,然后按規定補辦手續。對鄉鎮(街道)交通條件不便的特困家庭,民政工作人員要上門辦理,送錢到戶。
統籌整合臨時救助、醫療救助資金,設立特困家庭應急臨時救助基金,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縣(市、區)根據實際情況設立,主要用于在重大疾病、天災人禍等特殊情況下,病人挽救生命、急需資金的特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