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09年全運會之前,濟南不少大街小巷都新裝了外墻裝飾,如今過去四年,這些外墻裝飾狀況如何?兩天來,記者走訪了市區近十條馬路,發現不少地方已經因老化而脫落影響了美觀,前幾天暴雨發生時,山大路和和平路交叉口的外墻裝飾掉下一大塊,險些砸傷路上行人。記者采訪時,有人稱這些外墻裝飾“有人裝沒人管”。文/圖見習記者林彥銀李林超
暴雨天裝飾水泥板墜落險些砸人
記者首先來到山大路,相對于其他路段,山大路上的全運會街邊裝飾物保存的比較完整。“完整倒是很完整,不過也不是好事。”在山大路街邊開著一家小吃店的市民呂先生說,“全運會過去都四五年了,這些裝飾物都不牢固了。”呂先生表示,他們家門店所在的樓房外墻上就裝飾著黑白相間的水泥板。“經常有一些小碎塊往下掉,一不小心就容易傷著人。”呂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天下雨的時候,就有一塊水泥板差點砸到到他家買東西的顧客。“前幾天下雨的時候,在和平路與山大路交界口附近,就有一塊很大的裝飾水泥板從五樓掉下來,幸虧當時下雨,行人很少。”附近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固定水泥板的鐵架子已經銹蝕了。“這些水泥板早就有裂縫了,你看一下那些還沒掉下來的,也有縫了。”該環衛工人說,“不光是水泥板,山大路沿街樓墻面上有很多大理石瓷瓦也往下掉。”“當時剛裝上時看起來很漂亮、很整潔,但是時間久了,沒人管,就成了安全隱患了。”山大路附近的居民劉先生表示。
有些文化墻瓷瓦松動
除了山大路,記者在千佛山東路也找到了一些全運會街邊裝飾物。與山大路上的裝飾物不同,這里的裝飾物主要是木質的。其中在千佛山東路路北頭,記者看到在路西的幾座沿街樓山墻上的木質裝飾板還很完整。不過記者也看到,由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這些木板已經發黑,固定它們的鐵釘也生了一層很厚的黃銹。“這些裝飾板主要在山墻上,伸出樓檐能多少遮一點風雨。”路邊賣冷飲的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全運會時這條街的沿街樓上基本上都裝飾了這樣的木板,只不過由于時間久了,要么被拆了,要么就掉了。“你看前面那座樓上,只剩下了一小段這樣的木板。”記者順著陳女士手指的方向,看到東邊的沿街樓上還掛著半截裝飾木板。
除了樓上的裝飾板外,全運會時還在路邊建設了很多文化墻。沿著山師東路一路向北,記者看到路東邊的文化墻上的瓷瓦有些也出現了松動。其中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近的文化墻上,記者看到有一塊很大的瓷磚已經倒向了一邊,多虧旁邊的鐵柵欄撐著才沒掉下來。“不光是這里,你往南看看,很多瓷瓦都掉地上了。”何先生告訴記者,這里來往行人很多,一不小心就容易傷著人。
不及時維護出了問題,誰來買單?
此外,在解放路的北側,有幾處全運會街邊裝飾物也已經面目全非。
張先生經營的煙酒店招牌上方的裝飾鐵板已經向里面凹陷了一大塊,并且還有一塊兒大約30厘米見方的鐵片脫落。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家招牌上的那塊兒裝飾鐵板是2009年全運會時統一裝的。“不過自從裝了之后也沒見過相關部門來維護過。鐵制的裝飾板由于長期的風吹日曬都腐蝕的特別厲害。前兩天,一場暴雨之后就成現在這個造型了。現在要是刮大風上邊就被刮得嘎吱嘎吱響”。不過這還不是張先生最煩惱的地方,張先生的擔憂在于,相關部門如果不及時維護,出了問題由誰來買單?“那些裝飾鐵板兒離地面得有四五米高,我們根本不可能爬上去,就是爬上去了,自己店里沒什么修理工具。所以根本不可能自己去修理。可是一直也不見相關部門來維護。如果下次再刮大風把鐵片刮下來,這條路上人流量這么大,要是碰巧掉在顧客的頭上該怎么辦,我恐怕是有嘴說不清了”。
在離張先生店十幾米的地方,有家商鋪的招牌上邊原本完整的三塊兒裝飾鐵板已經掉了一整塊兒。據環衛工秦大爺介紹,這是今年春天濟南刮大風的時候,有天晚上給吹下來的。所幸當時并未有人員受傷。“就是真有人受傷了,他們也不知道該找誰啊。”秦大爺對記者說。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由于當時的全運會街邊裝飾從施工到安裝的整個過程中,不需要商家和居民負擔任何費用,有居民說,“為什么大費周章安裝好了,卻沒有相關部門負責維護?不維護出了問題,又是誰來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