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探訪
銷售商稱不知被通報
26日12時左右,在長清區居里路某小區內,記者看到一家大禹王桶裝水配送中心,撥打送水電話后,工作人員稱由于周邊學校放假,該店已經關門,可以到另一家工廠訂水。根據她的提示,記者來到位于大學路8118號的該品牌售水處。
記者注意到,該處位于住宅小區內,面積在15平方米左右,門口停有一輛送水的三輪摩托車,上面擺有近 10桶18.9L的“大禹王優質天然飲用水”,廠家名稱為濟南市大禹王水廠。據工作人員介紹,每桶水售價8元,如果要桶的話需要另加50元押金,“訂戶主要來自周邊住宅小區和學校,1天能送50桶左右。”記者問其是否知道產品被測不合格時,他稱對此事不知情。
記者核實
至少4家產品仍在售
記者分別致電這6家桶裝水企業,除苦苣泉山泉水和康橋純凈水無法聯系到外,禹化清泉純凈水有限公司、山東新賽能商貿有限公司等4家均在出售不合格的桶裝水,每桶水價格6-9元,水桶押金為20-50元。
根據通報,菌落總數超標占不合格項目的絕大部分,主要原因一是操作工在進入工作間時未嚴格執行更衣、洗手消毒程序;二是水桶消毒不徹底,導致二次污染;三是原材料、生產技術及設備不過關,瓶蓋密封性不好,在生產后的儲運、流通環節中桶蓋松脫,導致水質不合格。
省質監局發布通知時表示,對不合格的產品及其生產企業,各相關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已按照有關法律法規依法進行處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生產的產品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頻被曝光
桶裝水成不合格重災區
當前市民家庭飲水多為桶裝水,水質是否讓消費者放心?桶的質量是否合格?記者了解到,近幾年,由于標簽造假、數據超標等問題,桶裝水不合格的現象頻被曝光。
2011年4月,濟南市相關部門開展了桶裝飲用水及飲用水包裝物生產企業整治行動,查處違規企業5家,查處桶裝飲用水黑窩點4個,依法查扣質量不合格PET水桶388個。
2012年8月,根據濟南市質監局公布的抽檢結果,濟南桶裝飲用水共有18家企業的25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沃特山泉水等品牌共19批次的菌落總數不符合標準要求。
2013年3月,除單獨標簽不合格的情況外,220個批次飲料(桶裝飲用水)產品實物質量合格率不足八成。
(本報見習記者 劉陽 記者 劉有杰 實習生 王茹)記者購買到的大禹王桶裝水。
(劉有杰 攝)
7月26日,記者走訪了解到,濟南市大禹王水廠、禹化清泉純凈水有限公司等4家桶裝水企業仍在生產,有的還在銷售,而這些企業均在24日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的不合格產品廠家名單中,但有的經銷商甚至對此并不知情。此次通報,共有6家濟南桶裝水企業的產品不合格,主要為菌落總數、標簽標識、電導率等項目不合格。
曾被注銷企業如何產出不合格桶裝水
號稱“濟南市水利局內部專用”卻在外賣
本報7月26日訊(記者劉有杰 見習記者 劉陽)在此次通報的6家濟南桶裝水企業中,有2家企業并不是第一次“上榜”,甚至曾因此被注銷衛生許可證,但這些企業仍在生產出售不合格產品。
此次通報,濟南市大禹王水廠、山東新賽能商貿有限公司因菌落總數超標上榜,而在質監部門2012年上半年抽檢的不合格產品中,兩家企業也因相同原因“榜上有名”。其中,濟南市大禹王水廠在2006年因產品不合格,被衛生監督部門注銷了衛生許可證,停止生產。
采訪中,銷售人員信誓旦旦地對記者稱水廠隸屬于濟南市水利局,在出售的濟南市大禹王水廠桶裝水上,印有“濟南市水利局內部專用”字樣,標榜內部專用卻在外售賣,讓人對其生疑。到底這家曾被注銷企業如何產出不合格桶裝水,本報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