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十路與轉山西路交叉口,強降雨致使路面積水嚴重
在經十東路,市政工作人員尋找井蓋進行排水
騎車市民蹚水前行
商報態度
有備為何依然有患?
昨日上午八時許,省城雨勢正急,一輛轎車行至解放東路一積水點處熄火。在積水已經沒過車輪的情況下,車主只好打開天窗先將孩子托出,然后和車內乘客爬到車前蓋上尋求脫困。
經十路轉山西路路口積水太深連淹十多輛私家車,濟鋼鐵路立交道最深積水達1.1米,殷陳立交道、工業南路烈士山路段、鳳鳴路和 世紀大道附近路段積水比較嚴重。昨日省城的主要積水路段出現在二環東路以東的東部新城區。新城為何頻出老頑疾,究其原因還是泄洪河道不通暢,河不通,路成河。對此,市政部門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對龍脊河等河道進行拓寬整治。
現場一
經十路與轉山西路交叉口
積水沒過大腿 連淹十多輛私家車
昨日早上10:00左右,記者來到了經十路與轉山西路十字路口附近的歷下廣場站牌處。此時公交車已停在積水外側無法通行。記者走到積水最深處,積水已沒過膝蓋。而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早上8點多,這兒的積水都沒過大腿了。”
積水過深,公交車不能走了,私家車也紛紛遭殃。此時,記者看到,水里還停著趴窩的私家車。據車主張玉先介紹,自己是早上8:30左右開車來到此處,本想到前面的歷下園林辦事兒,可到站牌處時車就已陷在水里動彈不得了。據張玉先介紹,在他后面有十多輛私家車還有一輛面包車都被困在水中,甚至還有一輛中巴車陷入水中熄火了。
【原因】“體驗館”占壓泄洪溝 河道被“截斷”
記者從濟南市城市防汛指揮部了解到,轉山西路是今年新出現的積水點,此前并沒有發現。
積水出現后,濟南市市政局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排查,找到了排水溝上下口。據介紹,原本此處常年雨水沖刷形成了自然的土溝井家溝,是該地區的排水通道。雨水順著井家溝最終排到二鋼河。不過井家溝部分河段位于正在建設的啟德國際金融中心項目范圍內。三四百米的河段被填死或被項目體驗館蓋壓,導致排水不暢,形成積水。
【應對】緊急搶通河道 將來規劃新河道泄洪
目前,市政公用事業局正組織工作人員尋找二鋼河原狀河道斷面,并與開發商協商打通河道。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待完成抽水后,將接著搶通舊河道,預計可于下場雨到來前完成。屆時,轉山西路積水問題可得到基本緩解。“規劃河道尚未形成,舊河道又被占壓,是導致排水不暢、積水嚴重的原因。”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據悉,目前,濟南市市政局正在對老城區內的河道進行全面規劃,涉及城區內65條河道,共302公里。轉山西路附近也將規劃新的河道,以疏通附近的雨水。
現場二
一條龍脊河被淤堵成“龍須溝”
東部最大積水區 逢雨必淹
昨日的強降雨中,工業南路烈士山附近、殷陳鐵路立交道、濟鋼鐵路立交道、世紀大道和鳳鳴路附近毫無意外的再次出現大面積積水現象,而這些積水區域幾乎在一條直線上。之所以這里頻頻被淹,和附近淤堵嚴重的龍脊河有著直接關系。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濟鋼立交橋,這里的積水深度已超過1米,除了一些底盤很高的大貨車能勉強涉水外,一些私家車只能忘水興嘆。而在它附近殷陳鐵路立交橋也出現嚴重積水。“殷陳鐵路立交橋積水出現的較晚,但往往也消退的晚。”除了立交橋外,工業南路烈士山附近積水也很深,甚至有車輛在這里趴窩。
【原因】龍脊河“腸梗塞”局部只有一兩米寬
“龍脊河排洪不暢現在已成為東部城區泄洪的最大瓶頸……”23日,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局長王繼東表示,針對濟鋼鐵路橋、殷陳鐵路橋、工業南路烈士山附近以及世紀大道和鳳鳴路出現積水的問題,究其根結,都是由于龍脊河河道排洪不暢造成的。“龍脊河中下游河道不暢,棚蓋、擠壓河道現象非常普遍……”王繼東表示,現有的龍脊河河道無法承載強降雨帶來的泄洪水。其中,在殷陳村北的膠濟鐵路老線南側有三根直徑1米的雨水管,而過膠濟鐵路的管道也成為泄洪“瓶頸”中的“瓶頸”。據了解,龍脊河是二環東路以東到東繞城高速之間的四條主要泄洪河道之一。龍脊河匯水面積達到48平方公里,負責將蓮花山北路以及建筑大學、煉油廠附近的雨水匯流后導入小清河,是王舍人片區唯一的泄洪除澇通道。
【應對】龍脊河明年汛期前完成拓寬改造
龍脊河作為東部新城區泄洪瓶頸,此前曾多次做過報道,但牽扯到拆遷問題,龍脊河拓寬工程遲遲未能納入議程。
23日,王繼東介紹,對于東部新城區泄洪瓶頸的問題,市政部門正在進行調研,目前進行的是截污治污工程,“河道拓寬的工程也正進行前期的調研工作,下一步將對龍脊河進行拓寬改造,力爭在明年主汛期前完工。”
商報態度
速效救“心”丸 治不了老頑疾
河不通,路成河。
這次強降雨中暴露出來的轉山西路北頭積水以及殷陳立交、濟鋼立交、工業南路積水問題,說到底還是附近泄洪河道不通帶來的連鎖反應。
城市排水系統被稱為城市的“良心”。在落后的城市排水系統面前,相關部門年年采取一些臨時性的措施進行提升改善,就如同為“城市良心”服下一顆顆的速效救心丸,雖然短期有效,但不能從根兒上除病。
近幾年,經過一系列綜合治理,雖然有些頑疾難處,但市區防汛能力在逐年提升。而這些提升,依靠的不是速效救“心”丸,而是臘山分洪、小清河綜合治理等一系列“心臟搭橋”手術。
老城區的“治水”經驗也為東部新城敲響警鐘。
作為省城東拓載體的東部新城,近年來高樓林立,道路寬闊,但河道問題遲遲沒得到足夠的關注。近年來頻頻出現積水頑疾,也讓東部新城區患上了老城區的舊毛病。
這一現狀任由其發展下去,只能重蹈老城區覆轍,到時候再采取局部整改措施,也只能是像速效救“心”丸一樣,治標不治本。與其這樣,不如現在就著手對新城區的排水系統進行全面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來進行新城建設,讓舊頑疾在發作之前就被根除掉。王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