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東明縣多年以來以種植西瓜為主,這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去年西瓜平均賣到0.6元/斤,提高了瓜農的種瓜熱情,也直接導致今年東明的西瓜種植量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3成多。種植面積大、西瓜高產、天氣多陰雨,造成外地收購商減少,供大于求的局面,以致今年的西瓜收購價平均不到0.2元/斤,而這個連本錢都掙不回來的價格現今為止卻乏人問津。據瓜農回憶稱,西瓜像今年的銷售態勢近20年不遇。
瓜農:種畝西瓜,不算人工費倒賠300元
7月21日,記者來到東明縣東明鎮西瓜收購基地看到,瓜農的車輛排起了長龍,而收購西瓜的車輛卻屈指可數,一些瓜農蹲在道旁不停地抽著煙。
時值中午,王行村一位68歲的老人不停地擦汗,并“遙望”著收購基地的入口。他告訴記者,他家種了4畝西瓜,目前還剩3畝沒賣出去,“在我們東明集鎮幾乎家家都種西瓜,在我們村,80%的地里都套種著西瓜。”老人說。
在前往東明集鎮的路上,記者遇到了幫父母賣西瓜的高一女孩劉丹,她家里種了8畝多西瓜,才賣了不到一畝。“西瓜從地里摘下來,就得盡快賣出去,我們一般都是凌晨三四點起來去地里下瓜,然后趕到市場去賣。”劉丹的爸爸劉先生說。
“今年產量高啊,去年一畝地5000來斤,今年得6000斤,產量高了也愁啊,價格賣不上去。”劉先生告訴記者,去年平均0.6元/斤,今年則一路跌到了0.2元/斤,還得是大個的好西瓜。這個價格如果一直持續下去,可是毀了瓜農們好幾個月的辛苦,不止活白干,還賠錢,粗略一算,瓜苗、化肥、農藥、電費等成本,種上一畝西瓜有1200元左右的成本,按現在的價格,每畝地去除人工費還要賠300元,這還是在西瓜全部賣出去的情況下。
7月的天氣格外的熱,太陽曬得人睜不開眼,瓜農們被曬得黝黑,搖著毛巾等待在公路的兩旁。在262省道上,幾百米的路程,記者整整走了四十分鐘才走了出來。在這條路上,許多前來賣瓜的瓜農等待著收購車輛。下午三點,這些瓜農多數還沒有吃午飯,席地坐在路邊。
據東明集鎮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該鎮今年全村有80%的村民種了西瓜,兩三萬畝地,平均一畝地產量5000斤,截至目前還有80%的西瓜沒有售出。采訪中不少瓜農告訴記者,像今年這樣西瓜價格如此低,且銷路如此不暢通,是近20年來頭一遭。
探訪:種植量增多、陰雨擋住銷路
“7月份是各地西瓜大批上市的季節,今年東明西瓜產量大,種植面積增多,多地天氣多陰雨導致外來收購車輛減少,從而西瓜價格上不去。”提起今年西瓜低價難銷售的原因,東明集鎮中心西瓜市場負責人賀志昌介紹說,由于去年西瓜價格相對較高,很多瓜農都賺了一筆,看到賺錢,村民們均不愿落后,種植面積比去年高出了20%-30%。”
賀志昌還介紹說,之前菏澤市的其他縣種西瓜較少,但今年成武縣和定陶縣等地種植量也大大增加,新瓜區的不斷加入以及東明西瓜種植面積增大,幾乎所有的西瓜收購商都估計今年西瓜總產量比去年高出不少,而這種預判,也是影響西瓜價格走低的原因。
賀志昌介紹,他們的西瓜交易市場每年都會有一些老客戶過來收購,但是由于上周雨天較多,原來的老客戶由于下雨的原因過來的很少,正好也是西瓜的集中上市期,瓜農們賣不出去,多會出現恐慌,瓜農著急把瓜賣出去,供嚴重大于求,導致價格持續走低。
記者手記: 瓜貴傷民,瓜賤傷農,亟待建立權威信息平臺
農產品價格高低表面上是供需失衡,實際上卻是產銷嚴重脫節的必然結果。去年,西瓜價格較高引發種植熱潮。
瓜貴傷民,瓜賤傷農。兩個極端讓市民和農民都不好受。西瓜的價格,主要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西瓜價格高引發下期種植熱潮。
農產品的價格波動是市場運行的屬性,雖然人為的干預會影響價格的波動程度,但不可能避免。由于農民的認識程度和組織化程度相對較低,同時,農民信息獲取面較窄,很難及時獲得全面準確的供需信息和科學指導,只是憑借純粹的經驗和不完整的信息,來決定種植的品種和數量。價格高時,農民會盲目擴大規模,價格低時便會一哄而散。如果有關部門能站出來充當農民的窗口,做好信息和交易平臺,使得農產品種植情況能讓農民掌握,幫農民分析,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市場,促進農民增收。
助瓜農,請您搭把手
面對農民賣瓜難的境況,如果有愛心企業、商超、市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可與本報記者聯系,電話18854092011。
本報還將設立愛心榜,公布幫助瓜農門的企業、商超和個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