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雅培、合生元、美贊臣、多美滋以及惠氏等外資乳企集體受到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的相關人士表示,從已經調查取得的證據材料(行情 專區)看,被調查的乳粉企業存在對經銷商和零售商的價格控制行為,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發改委“亮劍”后的效果明顯,惠氏等洋奶企業紛紛應聲降價。為什么洋奶粉企業在遭到反壟斷調查后服軟急于降價呢?
仔細想來,與其被動接受罰款,還不如早日降價,主動降價等自罰措施顯然是無奈中的良策,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為企業贏得了更多的空間。應聲降價等主動示好措施可能為企業帶來不少好處,比如,少罰款、贏得好名聲等。
惠氏針對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反應可謂十分迅速,率先在幾家奶粉企業中首先領跌,可謂是特別了解中國國情。
發改委相關人士也表示,對于惠氏等公司在配合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后,做出的降價等整改措施給予肯定,并會在反壟斷執法過程中記錄在案。
表面上,外資奶粉服軟是一個好事情,但是為什么洋奶粉在發改委啟動非常規手段的情況下才主動降價呢?為什么這些洋奶粉企業沒有在正常市場運行的情況下降價呢?可以想象如果發改委沒有啟動反壟斷調查,那么這些洋奶粉是無論如何不會主動降價的。
一般來說,外資奶粉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隱形的壟斷行為,比如,這些企業之間互相跟進漲價或是連環漲價等,當然,他們往往能夠達成默契,互相跟漲。
國家發改委此次啟動的反壟斷調查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使一些壟斷利潤進一步壓縮,國內乳企的市場份額可能因此而微增等。但是長久看來,此次的反壟斷調查并不能撼動現有的國內奶粉市場格局。可以預見,在此后短期內,洋奶粉肯定不會啟動上漲計劃,但是長久看來,受供需關系的影響,洋奶粉很可能呈微漲上揚的態勢。
長久以來,洋奶粉隱形控制價格的潛規則為什么沒有被嚴厲地施以反壟斷調查?奶粉市場的發展不能寄托于反壟斷調查這種運動式的治理,現如今,當務之急是在反壟斷調查沒有啟動的通常市場環境中如何確保國內奶粉市場的正常運行。
食品(行情 專區)安全重于泰山,如何使國內的乳業流著道德的血液,同時更需要使洋奶粉企業流著道德的血液,是一個難題。
反壟斷調查還遠遠不夠,國內奶業重生不能僅僅仰仗發改委的反壟斷之劍,奶業要想獲得健康持續的發展最終在于提振消費者對乳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