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德興街社區居民楊先生反映,他所居住的原濟南鉛筆廠老宿舍,由于電路年久失修,經常出現短路、漏電、停電的問題,甚至發生線路燃燒。一周停兩三次電是“常事”,到了用電高峰的夏季和冬季,曾出現過一天停三次電的事情。不僅如此,線路老化存在的安全隱患令人擔憂。文/圖記者高倩實習生袁鋒
五十多年的老房子一天能停三次電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濟南鉛筆廠老宿舍。這個“小區”是由四幢老式樓房和若干平房組成的。據居民楊先生介紹,最早的樓是1957年建成,最晚的也是80年代。記者看到,89號樓破舊的墻體上,松散凌亂的舊電線掛在上面,與電纜纏在一起。單元門口上方的一段綠色電線與泛黃的舊電線顯得格格不入,“以前的電線是黑的,現在都成白的了,絕緣層完全粉化掉了。”楊先生說。
一位乘涼的老大爺向記者訴苦,這一片經常停電,尤其是一到天黑就停,“有時一天連停3次電,到了夏天,這個問題更突出了。”“現在新建的小區,家家基本都有漏電保護器,一家跳了閘,并不影響別家。但我們這個小區不行,但凡一戶出了問題,整個院全都黑了。而且線路亂七八糟,跟蜘蛛網似的,一旦著火,一燒就是一片。”楊先生介紹說。不只是鉛筆廠老宿舍,記者隨機走訪了一些老小區,情況也不容樂觀。在洪家樓西路的某單位老宿舍,雖然只有一棟樓三個單元,但掛在外面的舊電線卻是十分醒目,最低離地面的距離僅有1米多。該小區一名租客反映,自己住進來已經一年多了,光停電至少遇上過20多次。
所住居民多是老人、租客安全問題成了心頭事
停電、斷電倒不是最大問題,最讓小區居民擔憂的是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楊先生估算了一下,鉛筆廠宿舍300多戶人,60歲以下的尚且不算,70歲以上的人比比皆是。老年人至少占了1/3,其中接近1/2都是70歲以上的。“家里都有老人,我們年輕的白天都去上班了,一旦著火了,后果不堪設想。”不僅如此,這個小區的租客還有不少,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他們白天上班,晚上才回來,一般家里沒人,一旦電路出了問題,比如自燃,后果也是很嚴重的。
記者經了解得知,早在17年前,電路超負荷問題已經凸顯出來。楊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他親身經歷的一次事故,“1996年,我樓上一個哥們,冬天用電暖氣取暖,他家外邊的線和整個配電盤著了,你看,現在樓棟還是黑的。”當時,已經晚上11點多了,火苗子從屋里躥了出來,還好上樓的拐角處有個滅火器,楊先生立即拿起滅火器將火熄滅了,“如果發現不及時,恐怕整個樓棟都要遭殃了。”他至今回想起來仍舊心有余悸。
由于小區地段交通便利,很多年輕租戶多在此租住,小區的人口密度也有所攀升,冬天電暖氣、夏天空調,小區經常處于用電高峰,線路本身已經不堪負荷。“上世紀80年代建的樓,當時沒有什么家用電器,設計的線路也承受不了多大負荷,現在家家都裝上空調了,一塊兒開,‘砰砰砰’就燒了,現在只要一下雨,院內的線路經常“放炮”,一連電咣咣地起火球,非常瘆得慌。”楊先生反映。
缺少資金沒有物業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據悉,造成老式小區電路存在諸多問題的原因,不只是因為“老”,更是由于沒有物業且居委會、家委會缺少資金,難以大面積更換電線線路。
在鉛筆廠宿舍的住戶姜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哪壞修哪,根本是治標不治本。老舊小區沒有專門的物業,很多時候只能自己動手。
據了解,從前小區還有一個專業的電工住戶,一到下雨天或出了故障,都是他親自修理。而現在,這名專業電工搬走了,只能臨時找人。“我們幾個快成專職修理工了,老人年齡大了弄不了,只能依靠這幾個稍微年輕點的。”姜先生說。
姜先生反映,如果更換所有的線路,將是一筆很大的花費。對于小區居民來說,很難籌集這部分錢。并且老人年齡大了,有的覺得住不了幾年;而租客都是暫時的,更不可能出錢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