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3月29日,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一次會議通過了新的《濟南市水資源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今年5月1日起,這部被稱為省城“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就將啟動。在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這樣一部“護水新規”,能否進一步保障泉城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管理,尤為引人關注。
泉城其實很缺水
水資源可利用總量11。56億立方米、缺口達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90立方米、不足全國的1/7,水土流失面積達1147平方公里,地表水功能區達標率僅為42。6%……雖然濟南以泉聞名,但卻嚴重缺水。
“填補這個缺口,主要靠調引黃河水。”濟南市水利局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年底時,省城還將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引入長江客水來保證用水需求,總量約達1億立方米。即便如此,濟南市的用水依然并不“寬裕”。不僅保持泉水持續噴涌的任務仍舊艱巨,產業發展耗水仍多、水資源利用效率也亟待提高。“2012年,全市工業用水量2。6億立方米,占全市用水總量的14。8%;農業節水灌溉率僅為41。1%、灌溉水利用系數0。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鎮生活供水管網漏損率高達15%,城鎮污水處理回用率僅為20%左右,如何做好節水、護水等統籌調配工作,保障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已是當務之急。”
在今年1月召開的濟南市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市動員大會上,“建立科學嚴格的水管理體系”也成為首要強調的重點內容。濟南市明確提出,“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三條紅線’管理,實現用水總量控制與年度用水控制管理有機結合。在創建試點期間,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18。01億立方米以內,萬元生產總值取水量達到省控標準,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6立方米以下,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8以上;建設項目節水‘三同時’實施率、取水許可實施率達到100%;入河排污口污水水質監測率、城區河道截污率、工業廢污水排放達標率都要達到100%。”
排水采水,新規管得嚴
“這三條‘紅線’當然也是此次出臺的《條例》的支撐點。”濟南市水利局水政處處長張玉堂表示,與2001年頒布實施的《濟南市水資源管理辦法》相較,新規的條款由原有的33條擴充至53條。“它強調了城市建設規模、重大建設項目布局,應當與當地水資源條件相適應,并進行科學論證,對耗水量大、水污染嚴重的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建設項目應當加以限制;明確了‘總量控制’,規定市、縣(市)年度用水控制指標應當在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用水控制指標內確定,礦坑排水計入用水控制指標,直接從地表或者地下取水,應當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還對取水許可審批實行分級管理,取水單位或個人按照實際計量值繳納水資源費,超出取水計劃部分累進加價征收水資源費;更加大了處罰力度。”
“《條例》還對當前一些排水、采水行為都單列予以重點規范。”4月1日,市水利局水資源處處長滕朝霞給記者做了這樣的解讀,“對于在飲用水水源地排污、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開鑿新井等,新規都進行了明令禁止,同時也鼓勵單位和個人建設集雨工程,要求河道和景觀補水、園林綠化、環境衛生、洗車業、建筑業優先使用再生水,而再生水并不計入用水控制指標。”
此外,《條例》對直接從地表或者地下取水(含開采礦泉水、地熱水以及采用地下水制冷制熱)的行為也予以了進一步關注,要求相關單位和個人要依法提出取水申請。“上述行為在省城一些區縣并不少見,有的小區或個人采用水源熱泵來制熱,成本低,但用水量大,不僅造成浪費,一些交換介質也會嚴重污染水資源,現在要對此進行嚴控,即便是家庭行為,也要辦理相關的手續。”滕朝霞說。
有法可依,更要執法必嚴
日前,“沿岸飯店及村莊排污水進臥虎山水庫”的新聞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隨后的幾天時間里,水庫所處的歷城區仲宮鎮進行了緊急清理和整治,并開始對河堤進行加固,將河道篷蓋,避免垃圾再次進入河道,同時在4月份對各村重點的垃圾污染源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綜合整治。
“臥虎山、錦繡川、郎茂山三大水庫是濟南市的‘大水缸’,關系著整個城市的用水安全。”市水利部門的工作人員對記者特別強調了水源地保護的重要性。
在這位工作人員看來,即將出臺的《條例》增強了“護水”工作的可操作性,但水資源管理卻仍是個系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工作,“多部門聯動,嚴把審批口、加大查處力度是一方面,還涉及到城鄉規劃、重大項目布局、污水管網建設、相關技術改造等更深層面的事項。在總量一定的情況下,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還主要靠節水,勢必要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利用率……這無疑是個龐大、亟需攻關的課題。”
“工作也要提前到位。”采訪中,不論是官員、專家還是市民,都認為控污、節水應當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要形成這樣的自覺,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但這絕不僅僅局限于宣傳教育。“例如,《條例》中已經明確應建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補償機制,我們期待它的實施會起到積極的引導和鼓勵作用,促使人們主動投身到愛水、護水的行動中來,使泉城的生命之源不竭涌動。”有專家表示。(原標題:最嚴“護水新規”能否守住三條“紅線” 記者 田可新 通訊員 唐瑞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