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宋立山 陳偉 馬云云 實習生 周昌
在一定程度上,投資項目的審批速度是衡量一個地區發展環境的重要標志。為此,濟南市首先從投資項目入手,推廣“一門受理、抄送相關、限時辦結、聯合辦理、全程監督”的審批模式,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其中,條件較為成熟的高新區和長清區成為先行試點,推行審批服務“一號通”,實現一窗式服務,加快項目落地。
審批“一號通”
加快項目落地
“審批中心不應該像個掛號臺或者傳達室,沒有實際的審批權限。”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副主任孟維祿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區一級的審批中心雖然也會聚了一些職能部門的辦事窗口,但由于授權不充分,審批中心就像傳達室,“你給我材料,到這掛個號,我再拿著材料去相關部門辦理。”
孟維祿說,尤其是一些建設項目,審批權限多在市里,區一級的審批窗口接到建設單位的申請材料之后,不能直接進行審批,而是作為一個中轉站,將材料帶回單位,由具有權限的部門審批。一個建設項目的審批涉及近20個部門,其中一些部門尚未進駐審批大廳,還有一些部門雖已進廳,但授權不充分,建設單位還是要往各個職能單位來回跑,挨個部門蓋章,拉長了項目的審批進程。
長清區行政審批中心副主任趙峰說,相對來說,建設項目的審批之前比較繁瑣。比如,一家企業要想完成所有的審批,必須首先來行政審批中心進行初審,包括環保、質監、規劃、國土等。初審通過了,企業還需要拿著相關材料去濟南市行政審批中心復審,會浪費企業的時間和精力,拖延項目落地的進度。
孟維祿說,按照新的改革方案,濟南市下一步將首先從固定資產投資類項目入手,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行建設項目“一號通”,實現一窗式服務。高新區和長清區的條件比較成熟,被選為試點。雖然這次仍然不能全部下放,但那些不能立即下放的審批項目,市相關部門或者分局將派出窗口進廳,并通過“一號通”軟件系統,實現市區兩級信息共享,不需要項目單位再多跑腿,僅通過區一級的審批窗口就能完成項目的全程審批。
一窗式服務,剔除“體外循環”
孟維祿說,根據市里的方案,建設項目要爭取實現整體下放,推行一窗式服務,全部事項均由一個窗口受理。從發改委立項到國土局辦理土地證,一直到工程竣工綜合驗收、最終辦理房產證,都從一個辦事大廳辦理。下一步,高新區將在審批中心的二樓大廳專門開辟一排建設項目的審批窗口,所涉及的各個部門按照上下游關系依次排開。
“一個窗口進,一個窗口出,在一個大廳里辦完審批手續,不用多跑腿。”孟維祿說,原來還有“體外循環”的問題,因為授權不充分,大廳里各個窗口收件以后,得回到各自的行政職能部門辦手續。一窗式服務要杜絕體外循環,不讓項目單位在市、區之間或者不同部門之間來回跑。
趙峰說,“一號通”實際上就是一個資源共享的數據庫,可以實現濟南市及長清區的建設項目審批服務資源共享。“一號通”投入使用后,企業只需要來審批中心,就可以完成相關審批手續的辦理,而不用再跑到市里。
孟維祿介紹說,在最前端設置一個總受理窗口,項目單位將相關材料交上來,總受理窗口初步審核,如果缺什么材料,一次性告知對方進行補辦。“由于很多審批是前置的,項目單位如果挨個窗口跑,萬一該窗口需要的材料不全,回去補辦之后,很可能到下一個窗口之后,又發現缺少某項材料,又得補辦一次。有了總受理窗口,該補什么材料,一次全知道了,不需要來回跑。”孟維祿說。
串聯改并聯,審批步入快車道
“以前,各個審批窗口之間是串聯的關系。”孟維祿打比方說,建設項目的審批流程就像一組電路,串聯和并聯是有區別的。按照一般的流程,要先到發改委立項,再到國土局辦理土地手續,然后到規劃局辦理建設工程許可證,一直到工程竣工驗收并辦證,這些審批是有先后順序的,有不少前置審批。前置審批未完成,后一項審批就沒法展開。“也就是說,如果有一項前置審批卡了殼,后面的審批就干著急。這就好像串聯電路中,如果有一截電線故障,后面的燈都不亮。”
經過改革之后,這種串聯式的審批將變為并聯式的,有望極大地加快審批進度。孟維祿說,在一窗式模式下,一旦總受理窗口受理申請,將會通過電腦系統,同步發送到各個審批窗口,每個窗口先假定其他審批通過,先行展開本窗口的審批工作,哪個窗口遇到問題都會直接告知申請單位,不影響其他窗口的審批工作。
孟維祿說,在數年前,一個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可能需要一年甚至三年的時間。后來的重大項目全程代辦,通過審批窗口多跑腿的方式,將審批時間縮短到幾個月。將來,如果實行這種并聯式的審批模式,審批時間更將大大縮短。理論上一個建設項目最快可以在43天內走完程序,實際操作起來也就四五十天。
審批若超時,系統亮紅燈
“除了資源共享,"一號通"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可以監督各個職能部門的辦理速度,起到科技防腐的作用。比如,一項審批手續規定時間是10天的話,如果相關部門7天還未辦理完畢,系統就會亮起"黃燈",提醒某些部門提高辦事速度;如果不按時完成審批,系統就會亮"紅燈",相關部門就會被問責。”趙峰說,這樣無形中就增加了職能部門的壓力,從而提高了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提高了企業項目的落地速度。
趙峰說,為了做好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服務試點工作,長清區從2012年下半年就對原行政審批中心進行擴建改造,目前審批大廳已經由一層擴建為兩層,其中二樓主要是為建設項目服務的窗口,包括發改委、規劃、國土、住建委、環保等21個窗口。目前,中心正在進行建設項目審批服務“一號通”的安裝工作,所需的各種設備也已完成招標。預計等到3月初,各項軟件的安裝工作順利完成的話,“一號通”就可以試運行。
“現在就差場地了,騰出場地后,預計在今年5月份就能實現。”孟維祿說,高新區審批中心的空間目前比較緊張,一樓和二樓共有89個窗口。根據初步規劃,將把部分窗口調整、整合,把二樓南邊22個窗口騰出來,將涉及固定資產投資類項目的審批窗口全部放在這里,真正實現一窗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