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頔
從2013年8月省政府頒布《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金改22條”)起,山東金改已持續近一年時間。
實體經濟的疲軟,恰恰需要金融創新接續發展動力。2013年山東金融業增加值達到2265億元,同比增長13.7%,高于GDP增速4個百分點,占GDP比重4.14%,前年這個數字是4.03%。金融業已成為山東現代服務業的支柱產業。
然而,金改對山東經濟的影響,不僅僅是在數據中體現出來。在各地逐漸領會金改內涵的同時,區域性金改紛紛摸著石頭涉水過灘,一系列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創新金融應運而生,無數中小企業從中受益,得到了資金“關照”。山東金融業態發生的改變,各地政府部門、企業金融意識的提高,市場意識、開放觀念、改革精神的加強,正從更深層次影響這個經濟大省的思維模式和行動方向。
打通企業融資的“任督二脈”
山東是“大象經濟”,國有大企業多,也受銀行業青睞。但由于金融體系不發達,大量中小企業像“麻雀”一樣,難以受到關照。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銀行放貸謹慎,中小企業就面臨融資無門的局面了。
山東金改提出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武俠世界中的高手在打通任督二脈之后,武功突飛猛進。山東金改提出的一系列措施,目的便在于打通企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這“任督二脈”,助其快速發展。
從當前貨幣政策和金融形勢看,如果光靠傳統金融提供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無法有效緩解。除了銀行貸款這一融資方式外,金改這一年,以小額貸款公司為代表的新興金融機構快速發展期,讓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有了門檻更低、手續便捷的融資出路。
小貸公司并非新鮮事物,但金改后推出的一系列措施,讓小貸公司在擴大融資和業務開展上都得到促進。“一家小貸公司至少能為十幾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對小貸公司的政策扶持絕對能讓中小企業間接獲利。”一位小貸公司的負責人感慨。
2014年以來,山東省新增小貸公司以兩天一家的數量快速增長,截止到2014年4月,山東省小貸公司達400家,而去年年末,這一數字還只是350余家。截至5月末,全省400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達481億元,貸款余額491億元,95%以上投向“三農”和小微企業。
除了向金融機構借款這種間接融資的方式外,股權融資、債券融資這樣的直接融資方式不僅成本低,而且更適合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金改22條對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寄予厚望,近期目標便是將其打造成為全省中小企業投融資平臺。
在成功實現公司化改制后,齊魯股權交易中心不僅能實現掛牌公司股權的流通轉讓,還相繼推出了中小企業私募債、集合私募債和資產證券化等創新產品,大大豐富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截至目前,在齊魯股交中心掛牌的公司超過311家,融資總數達124億元,市場市值250億元。
山東省金融辦主任李永健認為,山東一年來金改的成效,表現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和藍海股權交易中心這樣的場外市場建設、小貸公司發展及濟南區域金融中心和青島財富管理中心這“兩個中心”建設等方面。
“山東希望打造新型融資平臺,比如齊魯股權交易中心,通過交易所掛牌流轉,可以轉讓一部分股份。在市場上,各類資產可以公允價格質押貸款,盤活資產,搞資產證券化。與此同時,山東金改也強調加快城商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小貸公司的發展,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山東財經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這樣表示。
4000億民間資本陽光化
當前經濟現實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矛盾現象:一邊是中小微企業很難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另一邊民間資本不斷壯大找不到良好的投資出路。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將民間資本合法化,將其有效投入到實體經濟運行中,這是金改需要規范引導的。
“民間資本在山東這個地盤,大約有4000億元規模。”據李永健介紹,從2012年起,山東省在臨沂、東營試點設立民間資本管理機構,推出金改22條之后,這些民間金融機構得以在全省層面上推廣。截至5月末,全省民間融資機構達到473家,其中,民間資本管理公司416家、民間融資登記服務中心57家,共吸納民間資本241.74億元。“要爭取通過3年的時間,讓山東一半以上的民間資本在陽光下光明正大地進行規范交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李永健曾這樣表示。
民間融資登記服務中心可以為民間借貸雙方提供中介、登記等綜合性服務,通過平臺實現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與民間借貸的融資對接,依法開展借貸供求信息發布、資產評估和公證、登記、結算、法律咨詢等配套業務。
由本地重點企業發起的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經批準在一定區域內開展資本投資咨詢、資本管理、項目投資等服務。和民間借貸服務中心的平臺作用相比,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所選擇的投資項目更有長期發展性,項目所需資金也是百萬級別。
在李永健眼里,山東金改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健全了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李永健認為,建立健全全省地方金融監管體系是很不容易的,目前山東省17個地級市和137個縣(市、區)在金融辦的基礎上都加掛了地方金融監管局的牌子。
金改的推進增加了民間金融機構,豐富了金融業態,然而對地方金融業的監管,僅僅靠一行三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保監局、銀監局、證監局)是不夠的。轄區小貸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民間資本管理機構等新型金融組織就要由地方金融監管局進行監管。
山東省率先將省市縣三級金融監督體系建立起來,這從組織架構上為地方金融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金融業的高風險、高回報決定了如果沒有健全的組織監管體系,就沒法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雖然地方金融的監管體系建立起來了,但地方金融監管的管理條例還在制訂之中。目前的監管大多按照“不得吸收公眾存款、不得發放高利貸、不得暴力逼債”這3條紅線,參照銀行業監管辦法重點審查合同、銀行流水對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