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濱州市委市政府在暢通黃河兩岸交通,振興兩岸經濟上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先是與山東高速溝通協調,于年初實現了濱州籍車輛免費通行,讓全市人民收到了第一個“大紅包”,結束了長達27年來兩岸群眾“回家”還要交錢的尷尬。在此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又于日前啟動了籌建濱州黃河第四大橋的論證工作。
籌建濱州黃河四橋是群眾心愿也是打通發展瓶頸的重大舉措。目前濱州主城因黃河而兩地相隔,雖有三座大橋、兩座浮橋,但因高速專用或各種收費,對快速發展的經濟和群眾出行造成了極大制約。尤其是建成于1972年的濱州黃河大橋已超期服役,安全隱患增加。據大橋收費處人員介紹,實現濱州籍車輛免費通行以來,車流量激增,由原來的日車流量1.2萬車次增加至現在的2.5萬車次,超負荷使這座老橋難以承受。早晚上下班高峰,橋上刮擦事故屢現,嚴重影響通行效率。
歷年的濱州兩會代表和委員們都反映了群眾建橋的迫切愿望,濱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多次組織專家考察論證,與有關部門協同商議,積極實施這座連心橋的籌劃建設。如果說濱州是鑲嵌在黃河下游的一顆明珠,那么這座橋建成后將會讓明珠合璧生輝,如果說濱州是黃三角開發建設的主戰場,那么這座橋就是貫穿黃三角有機體的大動脈。濱州黃河四橋的興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惠及一方百姓,節省群眾出行成本
濱州黃河第四大橋北接濱州城區渤海十一路,南連高新區高六路,將成為徹底打通黃河南岸連接主城的“新干線”。對于眾多普普通通的濱州百姓而言,黃河四橋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驚喜,更多的是感動。家住博興的陳先生說:“前期黃河大橋免費通行給老百姓節省的是經濟成本,如果濱州黃河四橋建成了,老百姓不僅節省了經濟成本,更節省了時間成本。”黃河四橋建成并免費通行后,兩岸群眾將會再次得到真正實惠!
激活一個地區,壯大濱州發展優勢
黃河四橋是濱州市總體規劃中連接黃河兩岸南北軸線的重要交通工程,該橋的建設將進一步落實濱州市委、市政府“北擴南拓”的戰略部署,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實現“南橋北港”的互動局面,有效發揮北部港口的資源優勢。四橋建設,將把濱州主城區與高新區、博興、鄒平縣城緊密相聯,為濟濱城際鐵路通車做好鋪墊,推動城市夾河而建、跨河發展,進一步擴大城區規模。屆時,濱州市地處渤海灣經濟圈、山東半島經濟圈和省會濟南經濟圈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將得到充分釋放,推動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打通一條“動脈”,加快黃三角崛起進程
濱州市南望齊國故都和岳首泰山,北靠京津,素有京津咽喉之稱。據有關專家介紹,濱州黃河四橋的建設,將會打通魯中與魯北間的阻隔,加快濱州、淄博與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融合,盡快形成經濟隆起帶,前所未有地激發兩地經濟、文化、信息活力。更為重要的是,黃河四橋還將成為連接京津與蘇杭港口資源的紐帶,為濱州港、黃驊港與日照港、連云港的“聯手”架起金橋,從而進一步激活山東省北部港口的資源,加快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和環渤海經濟圈的建設,促進區域經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