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省級國資6年僅收55億
[ 山東省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低于央企,收取比例低,收支規模小,很難發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宏觀調控功能,與山東省作為國有經濟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稱]
僅省管企業的資產規模就接近1.3萬億,而在過去的6年中,山東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累計才完成55億元。
所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指國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并對所得收益進行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前,山東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山東省級國有資本預算收入支出情況。從2008年到2013年的6年間,山東省級國有資本總計完成預算收入55.42億元,支出完成54.93億元。
另據統計,2010~2013年,山東省的市及以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63.67億元,支出完成60.17億元。
山東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山東省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不僅低于央企,也大幅低于上海、廣東、江蘇、浙江、深圳等地,收取比例低,收支規模小,很難發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宏觀調控功能,與山東省作為國有經濟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稱。
去年年底,山東省曾出臺文件,將國有資本收益收取范圍擴大至除文化企業以外的全部省屬企業,并適當提高了收益收取比例。
當時的文件規定,山東的黃金、煤炭等資源型企業,按企業稅后利潤的15%計算繳納;鋼鐵、機械等一般競爭性企業,按企業稅后利潤的10%計算繳納;監獄企業,仍按當時的規定定額上交;儲備糧承儲等政策性企業,免交國有資本收益。
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山東省將繼續提高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確保在2020年底前將省屬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提到30%,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
山東將加大對國有股息、股利收入管理力度,鼓勵國有控股、參股企業依法分配股息、股利,及時組織產權轉讓收入和清算收入入庫。
在省級國有資本預算收入支出方面,山東省將其主要用于支持現代金融服務業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加快發展、鋼鐵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方式調結構和省屬企業改革改制。“初步想法是,從2015年起,將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10%劃入公共財政預算,到2020年將劃入財政預算比例提高到30%,為山東民生改善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上述山東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但收入比例的提高并不意味著收入數額的同步增長。這是因為,近年來,山東的省管企業實現利潤逐年大幅度下滑。
“山東省屬國有企業前年利潤下降52%,去年下降58%,今年一季度又下降40%多,原來一些很好的企業現在也面臨著巨大變化,效益都在下滑。”山東某省管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相關數據表明,2011年山東省管企業實現利潤494.61億元;2012年山東省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6億元,2013年實現利潤109億元。
山東省副省長張超超將省管企業利潤逐年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總結為:省管國有資產布局不合理,在鋼鐵、煤炭等產能嚴重過剩產業中占比過高,在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比例偏低;一些省管國有企業活力和動力不足、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高。
這些“減利”因素一時難以改變,山東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也難以實現數額的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