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4月29日)下午,山東省人民政府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由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新聞發言人李娥介紹山東省一季度經濟社會運行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一季度山東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城鄉居民養老參保率達到95%以上。今年半數村(社區)將完成土地確權,4月底前完成省屬事業單位分類。今年,山東將啟動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加快淘汰黃標車。
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城鄉居民養老參保率95%以上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各級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和轉型發展,加快推動工作指導重大轉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開局平穩、總體良好。之前,大家已經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一些相關信息。在此,我歸納一下,一季度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增速略低于預期,但仍處于合理區間。初步核算,一季度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1995億元,增長8.7%,同比回落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公共財政收入都保持比較合理增長。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8.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9萬人。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1.6%。
第二,全省改革的總體指導進一步加強,按照中央和省委確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各方面改革進展良好。省委出臺了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改進完善17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工作的意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省政府工作部門由43個減少到40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全面展開,實施了新的工商登記制度。生態、文化、社會、國企、價格等領域改革繼續深化。
第三,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經濟結構呈現積極變化,一些鼓勵支持的行業和領域保持穩中向好態勢。農業生產形勢良好,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現,質量效益穩步提高,全省稅收收入增長13.5%,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生態建設步伐加快,需求結構逐步改善。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到81.2%。扣除價格因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進出口增長10.8%,增速在東部沿海主要省市中位列第一;實際到賬外資增長23.3%。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兩區一圈一帶”建設力度持續加大。
第四,居民收入穩步提高,民生保障不斷加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一季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6%和12.5%。財政用于醫療衛生及計生、教育、住房保障支出增幅在20%左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整合有序推進,啟動了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和第二批43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全省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4.3萬套,基本建成6.3萬套。
在經濟增速換檔期和結構調整陣痛期的大背景下,經濟增長出現一定波動是正常的。應當客觀辯證地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既要看到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保持定力,堅定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深刻認識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在增加,敢于直面矛盾,善于攻堅克難。下一步,各級各部門要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推動經濟發展各項決策部署,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攻堅戰,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確保完成全年任務目標。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10%以上,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一是著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重點是抓好穩投資和擴消費。
投資方面:(1)組織實施好今年108個省重點項目。加強對適應市場需求和民生保障項目的研究和儲備。(2)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壓縮結余結轉。(3)落實好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擴展實施范圍和支持擴大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籌備好全國工商聯十一屆三次執委會暨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家投資洽談會,開好全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會議。(4)繼續協調推動省部會商十大事項落實,強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5)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停車系統、管網改造和農村道路、供水、污水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200個示范鎮投入力度。(6)實施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全面展開城市危房排查和除險加固。
消費方面:(1)完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認真落實已出臺的地方和基層公務員津貼補貼政策。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10%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65元提高到75元。(2)提高中低收入階層從公積金受益的比例,推動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物業費改革。(3)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4)增加公共服務支出。基本公共服務衛生經費標準由人均30元提高到35元。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抓好城鄉社會救助,加大扶貧開發力度。(5)落實好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各項政策。發揮失業保險穩定就業的作用,擴大小額擔保基金規模,上半年兌現一批創業補貼和崗位補貼。(6)抓緊啟動“食安山東”品牌引領活動。(7)積極培育文化娛樂、旅游休閑、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等消費熱點。(8)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今年半數村(社區)土地確權,月底前完成省屬事業單位分類
二是切實抓好當前農業生產。(1)扎實搞好春管和春耕春播,全力奪取夏糧豐收。(2)研究啟動省級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健全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3)實施好現代水網、雨洪資源利用、防洪減災、農田水利、民生水利“五大工程”。加強省級現代漁業園區建設。(4)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加強職業農民教育培訓。(5)積極穩妥地開展農村金融創新,扎實推進全省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和農民信用合作社試點。加強農村信用環境建設。(6)積極爭取部分水庫和黃河灘區居民外遷安置、東營黃河南展寬區改造等有關扶持政策。
三是把深化改革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舉措。切實發揮好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十個方面改革。(1)進一步轉變作風、簡政放權,努力營造全國領先的營商環境。再取消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省內自行規定的市場主體設立和經營項目許可審批事項。4月底前完成省屬事業單位分類任務,5月底前完成市縣兩級分類任務。開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試點。(2)出臺深化省屬國有企業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實施方案。(3)研究制定金融業發展條例和民間融資監督管理條例。推動組建農商行,積極爭取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支持省供銷社設立融資擔保公司。(4)力爭上半年將“營改增”試點范圍逐步擴大到電信業和生活類服務業。(5)完善居民用水、用電、用氣階梯式價格制度,研究制定針對高耗能行業的差別價格、階梯價格政策,推進公用公益事業價格改革。(6)繼續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確保今年全省50%以上的村(社區)完成確權登記頒證任務。(7)全面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體系和管理體制,實施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抓好兩批73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8)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制定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加強引資引智和經濟合作。(9)統籌推進鋼鐵和煉化企業布局調整。
今年啟動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加快淘汰黃標車
四是把調結構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充分發揮“倒逼”機制,按地區、按行業研究轉型。分步出臺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1)加快工業改造升級。全面貫徹落實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各項政策。持續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加強城鄉流通設施和物流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研究編制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加快服務業轉型發展。組織開展加快服務業發展的30條意見落實情況督查。盡快下達省級服務業引導資金。積極承接首都優質資源轉移。出臺加快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編制山東黃金海岸養老健康文化旅游服務業聚集帶發展規劃。(3)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創新體系。
五是縱深推進區域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建設。(1)加快“兩區”特色產業和重點園區培育,實施好年度未利用地開發計劃,完善區域發展戰略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組織開展藍黃“兩區”規劃實施綜合考評工作。推動“一圈一帶”各專項規劃的完善和落實,下達支持西部地區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分配方案。(2)推動納入“一帶一路”和環渤海地區發展規劃、中原經濟區、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等事項落實。(3)出臺新型城鎮化意見和規劃。圍繞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和城中村居民市民化的任務目標,加快深化相關制度改革。(4)選擇一批縣(市、區)組織實施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試點。(5)啟動“十三五”規劃編制前期研究工作,組織上報爭取一批列入國家規劃的重大事項。
六是扎實推進生態山東建設。(1)編制出臺山東省應對氣候變化規劃。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及一期行動計劃,加大黃標車淘汰力度。加快城鄉裸露土地綠化和城市綠色生態屏障建設。(2)完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編制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行動計劃和重點工業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計劃。(3)認真落實小清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方案,強化“兩湖一河一海”環境綜合治理。
七是千方百計保障改善民生。(1)盡快編制出臺區域和行業基本公共服務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2)做好化解產能過剩、企業兼并重組對就業崗位影響的預案。(3)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繼續擴大分段貫通培養招生規模,加強職業技能培訓。(4)實現社區及鄉村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網格化全覆蓋。出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啟動實施“鄉村記憶工程”。(5)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力抓好安全生產,加快完善市縣食品藥品監管體制。(韋輝 趙洪棟 張建 張大衛)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