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分鐘,將近50分鐘,這是早上7點和早上8點分別駕車從山東濟南市七里河路到南郊賓館所需要的大體時間。9公里左右的相同路程,花費的時間卻相差很大。

濟南,主城區人口300余萬,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40萬輛,一到上下班交通高峰時段,駕車出行就成了一種折磨。當然,這遠不到北京的水平,后者常住人口2000余萬,機動車保有量540多萬輛。
堵車一堵就是十幾、幾十分鐘,上幼兒園比上大學還難,看病半夜起來就要去掛號……這些事情不是傳說,就切切實實發生在那些生活在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人身上。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張……大城市病,人們這樣定義這種大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此次山東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一批100萬至300萬人口的大城市。要大城市,不要大城市病。
合理發展的特大城市仍然最具活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上流行的看法認為,城市規模過大,特別是人口超過200萬、300萬,那就非常非常不利了,如果再大一些,就會患上嚴重的大城市病。然而,30多年過去了,在各種類型的城市中,紐約、倫敦、巴黎等發達國家的特大城市仍然最具發展活力。這些特大城市基本都是金融、商貿、科技、教育、文化藝術中心和交通樞紐,具有很強的要素生產能力,集聚了大批頂尖人才,對本國乃至世界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當前,山東缺乏大城市。濟南、青島兩市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目前兩市城區人口都還不到400萬,根據國家政策,屬于“適度控制”發展的城市。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促進區域中心城市擴容升級,進一步鞏固擴大濟南、青島雙核型的結構優勢。同時,其他中心城市要逐步發展成為200萬至300萬人口的大城市。
山東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要認真研究,從特大城市產生的大城市病中吸取教訓,盡可能地避免重犯別人的錯誤。
發展大城市,一定不能“攤大餅”。東營市委書記劉士合表示,城市發展要有一定的規模,但一些城市在到了一定規模之后不是采取建衛星城等合理的方式,而是“攤大餅”,二環不夠,就修三環、四環,現在到了六環、七環,簡單復制,多一環就多一份大城市病。
同時,不能片面追求人口集聚,一定要把重心放到提高城市發展的質量上來。就濟南、青島兩市發展,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要優化空間布局,不斷增強要素集聚能力,提高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兩市的國際化水平,在產業發展、人才引進、文化交流、金融發展等方面都要具有國際視野,切實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
未大先堵、未大先臟、未大先亂、未大先差,這些問題在山東省一些城市已經存在,其背后是缺乏科學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山東需要大城市。目前,一些市已經具備成為大城市的基礎條件,剩下的就是如何規劃建設管理好這些城市,避免或減少大城市病的發生。這對我們的城市管理者是個極大的考驗。(袁濤 張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