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畝地都流轉出去,以后地的啥事我也不用操心了,無論旱澇,每年每畝都有5400斤小麥的穩定收入。”12月12日,臨清康莊鎮康圣莊村民盛紅早早等候在村委會門前,半小時后,她以滿意的價格簽訂了15年土地流轉合同,年租金900斤小麥,每年芒種前一次性付清,并且當場領到1920元麥苗補償金。目前,像盛紅一樣,該市很多村民放心滿意地將土地流轉了出去,自己專心在工廠打工或從事其他工作,不再一心掛兩頭。
◆解其困 先確權再流轉
“以前家里6畝地,被分成了10塊,給別人對調了一下,時間長了記不太清楚了,想把土地流轉出去,根本找不到自己原來土地的界限。現在可好了,地圖上標得清清楚楚,土地的坐落、面積、種類等,流轉個十年三十年的都放心……”12月27日,臨清八岔路村民劉培河手執航拍后的村土地圖,高興地說。今年他家的地確權后,早早地流轉出去了,種了一輩子地的他,終于可以歇一歇了。
今年4月,臨清啟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在確權中,成立了清查實測、糾紛矛盾排查調處等小組,對調換承包地、土地拋荒、土地自行交給他人耕種等不同情況,在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分類解決、有效調解糾紛。同時,在土地確權時,地塊指認及勾繪邊界,采用比例尺為1∶1000的飛機航拍地圖,精確度高達90%以上,再經群眾集體認可后登記備案,真正做到土地邊界的精確劃定,有效化解了土地邊界矛盾。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以法律方式明確了農民對土地權利的擁有,為土地流轉提供了堅實基礎。但在流轉中,我們又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協商等靈活方法促進土地規模的良性流轉。”臨清市委書記王建鵬說。
“一家三五畝、散落七八處”,尤其是那些夾雜在大地塊的“插花地”確實阻礙了現代農業的產業化經營。“你灌溉,他壘高地界截你的水路;你種莊稼,他種樹,影響糧食作物生長。‘地鄰’們的小塊種植影響生產管理和機械化耕作。”從事了幾十年機耕作業的康圣莊的盛海章說,去年臨清一種糧大戶,就是因為小地塊作梗,滿三年承包后,放棄了耕種。
但在這次土地確權中,“插花”地問題不再讓人頭痛。臨清市康莊鎮康圣莊村盛士友介紹,村中盛秀章家有地20畝,不愿進行流轉。但他家地塊零落分布六七個地方,有兩三塊“插花地”夾在大面積流轉的土地中。村干部以土地確權為契機,通過走訪協商,將其20畝地集中安排在村頭,都很滿意。
目前,臨清首批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試點工作已經結束,16個鄉鎮辦事處確權已鋪開,年底前臨清33個村也將完成確權工作。
◆解其憂 先付錢再流轉
前幾天,康莊鎮康圣莊村經過兩次的公開投標,在近20位投標人的競爭下,千余畝土地由該村盛海章和盛敏章競標成功,每畝流轉資金比去年高出800元。在短暫的10多天,已有26戶村民簽訂流轉合同,流轉面積220多畝。
據村支書盛士利介紹,經過入戶調查及協議意向顯示,村中其他的100多戶農民將會在明年9月前陸續簽訂合約,屆時全村160戶除一戶的20畝地外,1340畝土地將會實現集體流轉。
康圣莊村東臨交通便利的臨博路,共有農戶210戶,有地的160戶,土地1360畝。“村民在外打工的居多,種地的越來越少;落荒地越來越多,加之我們這里城鎮化進程加快,很多人也將搬進新型農村社區,種地會變得不便利。”盛士友說。第一次投標競標,每畝按照1360元的標準補償給農民,但方案是一年收獲后,分兩次給。對此村民們提出質疑。村民盛保生就是其中一位“反對者”。“地給人家種了,收不到錢怎么辦?種地的要遇到像今年大澇的災害賠了,我們也得跟著賠,俺怕到了最后,地沒了錢也沒了。”盛保生的意見引起大家的共鳴。第一次12人參與投標的競標失敗。
為消除村民的顧慮,村兩委又與承包方再一次協商,提出流轉的前提必須“先付錢再流轉”,并出臺兩個方案,已經種下小麥的農戶可以種到明年收獲后流轉,也可按每畝320元標準種植費用直接流轉,每年每畝900斤小麥,每年芒種前一次性支付完。
這樣算下來,全村土地一年的流轉費用就將近200萬元。盛海章和盛敏章感覺壓力不小,但他們說,從長遠看利益應該有利潤。承包土地規模大,能機械化管理,節本增效。他們粗略計算了一下,由于土地規模大,農機用得上;耕種能節省30元;直接取消地壟,會提高水速,每畝能節省10元;種子、化肥、農藥購買的數量大,定會享受批發價格,每畝節省50元左右;還有秸稈等等,一畝地能節約100多元。加之他家中有聯合收割機3臺,玉米收割機2臺,旋耕機、秸稈粉碎機3臺,機械化條件具備,所以“先付錢再流轉”不會吃虧。因此,他與村民簽訂了15年的協議。
“先付錢再流轉”這一做法逐漸得到臨清農民的認可,并逐漸在臨清推廣開來。臨清松林鎮比鄰邢臨高速的亢廟村和王大人村,234戶的216畝土地流轉給聊城市東正有限公司用于黑牡丹(600510,股吧)種植,當場按每畝1000元的價格,兌現農民一年的租金21.6萬元。臨清中華海棠園3000畝的土地流轉也正在商議中,農民在簽訂合約的現場,每畝就可以拿到1200斤小麥流轉資金;臨清銀杏大觀園5000畝的流轉,按以公司加基地、合作社加農戶等形式開展著,流轉正實現著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雙贏。據統計,該市今年土地流轉面積達13.34萬畝,占總承包耕地面積的16.24%。
◆書記點評 打好“流轉”之基 臨清市市委書記 王建鵬
臨清作為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縣(市),搞好確權工作,打好“流轉”之基,才能更好地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性權益,使大批農民自愿有償地流轉土地。
一點突破,全盤皆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使得農民土地有了“身份證”。繼而,臨清尊重農民意愿,尊重實踐,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土地流轉基本原則,以“確權+先付錢再流轉”的模式轉活臨清農村沉睡的資本。這樣,讓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投身二三產業的發展,增加自己的收入,進而使農業能夠規模化、專業化經營,邁開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