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專訪山東省住建廳廳長宋軍繼: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
齊魯網8月28日訊 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宋軍繼接受了齊魯網和山東省政府網聯合打造的《政地有聲》欄目采訪。宋軍繼介紹,近年來,山東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2009年、2012年兩次召開高規格的城鎮化工作會議,省政府發布了山東省城鎮化發展綱要,開展了“百鎮建設示范行動”,全省城鎮化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
山東城鎮化發展將走集約、智能、生態、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齊魯網:推進新型城鎮化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徑,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的重要舉措。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山東城鎮化發展情況及下一步推進措施。
宋軍繼:近年來,山東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2009年、2012年兩次召開高規格的城鎮化工作會議,省政府發布了山東省城鎮化發展綱要,開展了“百鎮建設示范行動”,全省城鎮化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2012年,全省城鎮人口507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2.4%。山東半島城市群成為全國第四大城市群,全省已經形成由7個特大城市、9個大城市、32個中等城市、60個小城市、1062個鎮組成的城鎮體系。威海、煙臺、日照3個城市獲聯合國人居獎,青島等7個城市獲中國人居環境獎,泰安等33個城市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今年以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提請省委、省政府調整充實“山東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姜異康書記、郭樹清省長任組長,加強了對城鎮化工作的領導。啟動城鎮化發展戰略研究,通過招標確定由北京大學與國家宏觀經濟研究院、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等3家知名研究機構承擔。廳里抽調精干人員,組建城鎮化工作班子,對全省城鎮化發展水平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對策建議。
今后一個時期,山東城鎮化發展將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以空間城鎮化為基礎,以經濟城鎮化為保障,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目標,走集約、智能、生態、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一是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 重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讓符合條件的農民落戶城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城鄉居民就業率。加快完善公共財政、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文化教育等配套政策,讓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二是以空間城鎮化為基礎,科學規劃城鎮布局,加快推進宜居城市、低碳生態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統籌推進城鄉交通、能源、通信、供排水、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三是以經濟城鎮化為保障,不斷強化城鎮化發展的產業支撐,實施“兩區一圈一帶”區域發展戰略,協調促進產城融合發展。規劃布局一批產業聚集區、中心商務區和商貿區,規劃建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產業發展帶和核心區,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完善農業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實現工業轉型升級與城鎮化的良性互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園區產業集約化、高端化,促進產業和生產要素向城鎮集聚,增強城鎮化發展動力。
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初步建立起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
齊魯網:請您簡單介紹下我省在保障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方面所做的努力。
宋軍繼:住房是安居之所、民生之要。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著力抓好保障性住房質量及分配管理,初步建立起由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等為主要內容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主要情況是:
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先后出臺了《山東省廉租住房保障辦法》、《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實施辦法》等40多個政策文件,明確了住房保障的工作要求、政策措施及推進機制。二是加大政策支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至2012年底,累計爭取中央補助資金102億元,省財政安排獎補資金17.8億元,爭取金融機構400億元的貸款支持。在全國率先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用地實行計劃單列、優先保障。三是加強配套建設。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優化新建項目的規劃布局,提高規劃設計水平。集中建設的項目,選址安排在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齊全地段,做到給排水、供電、燃氣、供暖等設施齊全,同步規劃建設教育、衛生、物業管理、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和配套商業設施。四是狠抓工程質量。堅持質量第一,把好規劃設計、施工質量、建筑材料和竣工驗收等關口,落實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等單位的永久性標牌制度和工程質量責任終身制,全面推行分戶驗收制度。在7月份國家組織的東片區9省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檢查中,我省檢查項目總符合率94.8%,位居前列。五是強化分配管理。各地普遍建立健全住房保障資格三級審核、兩次公示制度,嚴把證明出具關、初審關、公示關、審核關,嚴格房源公告、入圍排序、公開搖號、輪候選房、現場監督程序,做到程序規范、信息公開、陽光操作,確保分配客觀、公正。
截至2012年底,全省累計向社會提供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333萬套(間)。今年上半年全省開工18.2萬套,基本建成10.3萬套,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77%、6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隨著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保障房供應顯著增加,供應結構持續優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積極開展“百鎮建設示范行動” 加快小城鎮建設
齊魯網:請您介紹一下我省推進小城鎮建設發展的主要做法。
宋軍繼:近年來,我省積極開展“百鎮建設示范行動”,加快小城鎮建設,全省小城鎮面貌不斷改善,承載功能持續增強。今年,省政府決定再增加100個省級示范鎮,投入10個億用于新增示范鎮建設,目前示范鎮數量占全省小城鎮數量的19%。今年示范鎮確定各類投資項目1244個,總投資189億元,上半年已完成73億元,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涌現出一批鎮區規模大、經濟實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鎮,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建設與發展模式。主要做法是:
一是規劃先行,科學指導小城鎮建設發展。全省鄉鎮均完成了總體規劃的編制,有的小城鎮已經完成了2-3輪的修編完善,部分鄉鎮還開展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相關專業規劃的編制。二是完善設施,小城鎮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各地多方籌集資金,不斷加大道路、供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三是突出產業,小城鎮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各地把發展經濟、促進產業集聚作為小城鎮發展的核心,明確功能定位和主導產業,涌現了廣饒縣大王鎮、桓臺縣馬橋鎮等一批大鎮強鎮。四是創新體制,小城鎮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各地結合實際,推出了一些創新舉措。濰坊市將167項行政管理權限下放到鎮級,賦予縣級城市管理和發展權限。
建成一批農村新型社區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居住條件、生活環境和公共服務水平
齊魯網: 請您介紹下我省各地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的具體措施。
宋軍繼:目前,全省共建設農村新型社區5190個,其中分布在城中的1338個、城邊的638個、鄉鎮駐地的993個、農村地區的2221個。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規劃為龍頭,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會公共服務,強化產業支撐,建成了一批農村新型社區,從根本上改善了農村居住條件、生活環境和公共服務水平。主要做法:
一是科學編制社區規劃。堅持科學規劃、整體設計,與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水利交通等規劃相銜接,編制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合理確定農村新型社區的空間布局、人口規模和產業發展。二是多方式推進社區建設。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探索通過市場化運作、土地增減掛鉤政策、企業出資建設、村民自籌資金建設等方式,積極推動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三是同步推進產業發展。堅持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與產業、就業相結合,同步建設各類產業園區,農民居住在社區、就業在園區,實現就地就近城鎮化。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安排路、水、電、氣、暖、排污、環衛、通信等設施建設,堅持與社區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五是強化公共服務配套。在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中,配套建設社區服務中心、學校、超市、敬老院、衛生室、警務室、文化活動室,為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