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藍色經濟:向上轉型 破解產能過剩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在2011年1月由國務院批復,上升國家戰略后已兩年半。證券時報記者一行日前到訪山東時,各市的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正在做初步總結,準備迎接國務院的中期評估。
藍色經濟區在經濟轉型的命題外,加了個新的命題:破解中國的產能過剩。
新省長郭樹清帶來了新的政策思路――信奉公平與效率,以后政府不再向企業直接發放補貼。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國內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包括青島、威海、煙臺等6市以及海域。在經濟轉型大背景下,藍色經濟被賦予“打造經濟升級版”的色彩。山東是傳統經濟強省,近年鋼鐵、造船及部分制造業景氣下滑,但海洋經濟等新興經濟崛起,山東經濟保持了活力,最近兩年,膠東半島很多大中企業想的是怎么“染藍”。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在2011年1月由國務院批復,上升國家戰略后已兩年半。證券時報記者一行日前到訪山東時,各市的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簡稱“藍辦”)正在做初步總結,準備迎接國務院的中期評估。
“今年是藍色經濟區規劃實施的第三年,這三年的規劃實施取得很大成效。2012年藍區的生產總值增長10.7%,比全省高0.9%;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地方財政收入比全省高0.4%,出口交貨值高1.6%。”山東省藍辦有關人士說,藍區培育的五大產業中,海水養殖與水產品加工業一直是全國第一,海洋生物產業與浙江齊頭并進排全國前列,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排全國第一,海洋化工、海洋文化旅游及運輸物流,目前都初具規模,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經濟向上轉型
“藍色經濟是傳統海洋經濟的新發展,賦予了海陸統籌的新內涵。”山東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半島藍色經濟區咨詢委員會副主任鄭貴斌說,沿海發達國家的海洋產業總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20%以上。相比之下,我國的海洋產業在產業升級序列上處于低級階段,技術總體水平要落后10年左右,產業發展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經營和掠奪資源狀態,深加工、精加工產品少,附加值低;山東海洋經濟尚處于粗放型、資源消耗型階段,海洋第一產業漁業在海洋產業中仍占較大比重,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所占比重較小。這是藍色經濟想通過十年建設實現海洋經濟的升級,同時更是山東借此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機遇。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提出,要重點建設青島西海岸、煙臺東部、濰坊濱海、威海南海四大海洋經濟區和中德生態園、國際海洋城、濱海產業園三大園區。創新海陸統籌管理模式,探索海洋綜合管理試點。
金融創新是支持實體經濟的一個路徑,總規模達300億元的藍色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正式運營,這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海洋產業投資基金。“基金到賬資金已有數十億元,我們正在和多個項目進行洽談,主要看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潛力。”藍色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總裁王濤說,這是半官半民色彩的基金,基金要支持藍色經濟發展,同時也要為基金投資人增值服務,事實上兩者不相悖,因為投資者如果不能受益,那說明項目不行,最終有害于基金也未能推動經濟發展。這是在國家發改委備案的國家級產業基金之一,按照“母基金”的運作模式,將來有望撬動上千億元投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
經濟發展依靠資源,“靠海吃海”。“以前山東人是從海中‘撈魚’,現在是海中‘淘金’。魚不容易撈了,高附加值的產業卻發展空間大。”山東省藍辦有關人士說,海洋經濟各產業向“高、精、尖”延伸。
藍色經濟重點培育的海洋產業也在升級。(002086,股吧)公司七年前還是以水產品加工為主,毛利率較低,后來養殖海產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公司成為地方海洋經濟領頭羊之一。海工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002353,股吧)公司,在A股上市前75%的營收來自配件貿易,沒有核心競爭力,近年抓住頁巖氣市場火爆的機會,以壓裂設備等在非常規油氣設備市場站穩腳跟,成功從礦產設備配件貿易商向油田專用設備制造商再向油田工程服務提供商逐漸升級。
與傳統產業密切相關的很多產業也向上提升,新材料行業中,(002254,股吧)的芳綸紙規模已達全國第一,間位芳綸排全國第二,在全球市場主要和杜邦展開競爭。
“我們學過廣東、浙江,還有遼寧的‘五點一線’,我們力圖從他們身上吸取一些經驗,因為大家都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戰略很重要的一個內涵是政策優勢,就看誰落實成效好。”山東省政府有關人士說,十多個省部合作協議為藍色經濟打開政策空間,為爭取先行試點和項目資金奠定基礎。
如果說山東發展藍色經濟有何優勢,除了海洋資源應該就是人才資源。“山東省海洋科研實力居全國首位,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超過60%,海洋科技人員占全國一半以上。”國家發改委總結山東優勢時認為。目前,全省海洋領域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達5家,居全國第一位。
產業新政防產能過剩
藍色經濟區在經濟轉型的命題外,加了個新的命題:破解中國的產能過剩迷局。國內各個經濟區,以大興投資為主導、以資金密集投入、資源大量消耗為特征,有的產業,在各地政府積極招商引資后數年就面臨嚴重產能過剩。
新省長郭樹清帶來了新的政策思路。信奉公平與效率的郭氏風格下,以后企業補貼發不發,這是山東經濟政策官員要摸索的第一個問題。
“我們要制訂新的產業政策。郭省長的意思是需研究哪些是政府該做的、能做好的,哪些是政府做不好、不該做的。”該省產業政策方面的人士說,政府干預經濟的邊界在哪里,一直是爭議的話題,暫時無解。“說實話,還不知道以后怎么做。郭省長對金融、對政府資金影響行業有著深刻的思考,以前的路肯定是不通了,把資金、把巨額補貼直接發給企業用于生產經營的模式,可能不會再有了。但對研發項目的支持還會繼續。”。
怎樣的產業政策是政府應該做的?郭樹清在內部講話中說了兩點很震動山東官員們的話,那就是“高水平的產業,政府基本上看不懂;低水平的產業,又幾乎全部過剩”。郭樹清的意思是政府回歸本位,不過多介入產業具體運營。
郭樹清意欲不過多過深介入具體產業的背后,另一原因是中國的各種產業“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格局始終未破,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背后都能追溯到政府的手。
郭樹清在其著作《在過剩和貧窮之間》的序言中說:“有史以來的生產過剩都屬于相對過剩。可是,當代中國的案例仍然具有獨一無二的特征……尤其不可思議的是,資源在產業之間、產品之間的轉移有時特別困難……政策和體制構成深層次原因。因此,所謂啟動投資與刺激消費,調整結構和深化改革,在我看來都是一回事。在這種形勢下,固然需要政府在某些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但是總體看來,需要市場在更大的范圍內決定資源配置。”
山東的產業官員們在思考我國這輪光伏產業劇烈波動的教訓。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公司原董事長施正榮因2006年成為首富廣為人知,在2013年公司破產又一次吸引全社會目光,期間巨大的反差正是光伏行業巨大起伏的寫照。山東官員們研究光伏產業,并非研究怎樣和其他省份做得不一樣,而是進行研討、從中吸取教訓――政府干預市場的手是否跨界了?
“政府如不過度扶持,光伏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現在可能不會這么慘淡。產能過剩,政府行為不可避責。”有關官員說,當大量的項目經費、新能源補貼以及百億元級別的金太陽工程刺激下,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投資沖動不可遏制,當產能嚴重過剩、產品價格暴跌到以前的十分之一時,政府想調控也已無法回頭。光伏是前車之鑒,LED產業在各地政府的扶持下也正有重蹈覆轍的危險。朝陽產業在地方政府免費給地、稅收返還、貸款貼息乃至直接以財政發放巨額補貼的刺激下,不可避免地產能急劇上升,直至嚴重過剩。
一位既是政策擬訂者也是政策持續研究者的官員對記者說,研究的最終結果是凡是我國政府大力扶持、門檻不夠高的行業,最終都走向嚴重產能過剩;國有企業聽從政府號召,必然是項目急行軍,幾年后產能過剩時原負責人或已高升或已調職,即使在位時虧損,也不會因此追究經濟責任;民間資本受到補貼刺激,會大量涌入,更會有部分裙帶資本奔套取補貼而來,大設皮包公司左手倒右手。
顯然,郭樹清的傾向是:很多產業政策過界了。哪個企業獲得大量補貼,沒獲得補貼的企業可能會覺得不公平;哪個行業獲得大量補貼,沒補貼的行業也可能覺得不公平。
近期,山東公布了第一批18個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特色產業園。18個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特色產業園包括2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類特色產業園、5個現代海洋制造業類特色產業園、5個現代海洋漁業類特色產業園、6個現代海洋服務業類特色產業園。同時,該省還公布了一批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特色產業園。山東省藍辦有關人士說,特色產業園里優質要素資源富集、輻射帶動力強,特色優勢產業是藍區建設的關鍵所在。
山東省政府有關人士明顯感受到了新省長郭樹清的傾向。以前的慣例是企業申報,政府部門研究項目可行性,包括項目前景、資金來源等,然后進行補貼或貼息。有關人士說,以后的做法可能是將資金更多運用于特色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研發平臺的扶持,為幫助企業培育人才,政府將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等。
有關人士說,郭樹清提出課題時點了要害――政府的錢干政府的事。也就是說,財政要更多用于更大范圍受益的領域,以免造成企業間的不公平。郭樹清提出給予公共設施、基礎平臺、研發、人才等方面更大資金支持,把資金由原來直接發放給企業的模式,轉變為營造一個好的營商環境,眾多企業都可享用的公共資源,使企業基本受到政府公平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