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期貨公司備戰上市爭首家 郭樹清山東金改助力魯證期貨
果不出外界所料,在金融系統浸淫多年的郭樹清,履新山東不到半年時間,便雷厲風行地啟動了當地的金融改革。
早在8月7日,山東省就出臺了《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該文件也在資本市場上掀起軒然大波。隨著意見內容的擴散,8月27日A股市場金改股板塊再次大漲。
上述意見總共分為22條,涵蓋了銀行、證券、信托、期貨、小額貸款等金融機構及股權交易市場、各類要素交易平臺等各類金融組織。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中有多處提及發展期貨市場功能,如配合市場機構開發有關農副產品、海洋產品等期貨品種,支持實體企業開展套期保值。在深化地方金融機構改革中,意見更是明確表示“推動魯證期貨公司上市”。
誰將是期貨第一股?
“實際上,我們股改在去年底就已經完成,目前上市輔導已經接近完成。”魯證期貨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據了解,該公司的上市進度在市場中算是比較靠前的。
記者還獲悉,除了魯證期貨,永安期貨、銀河期貨、南華期貨等多家期貨公司都奮斗在上市路上。同時,中小型期貨公司的并購潮也暗潮洶涌。
“各項準備工作都已完成,就等IPO開閘。”一位永安期貨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對此指出,期貨公司不可能像券商、銀行大批上市,尤其是券商系期貨公司上市更難,不僅面臨券商股東不愿意轉出股權的問題,另外也涉及多種業務之間的關聯交易甚至內幕交易,比較典型的例子便是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中的光大期貨。
A股市場目前尚未有一家期貨公司入駐,無疑讓金融股板塊至今仍不完整。證券、保險、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早在多年前便相繼登陸A股市場,但是期貨股卻遲遲沒有音訊。期貨第一股究竟花落誰家也因此吸引著市場的眼球。
“去年監管層公開表態支持期貨公司上市后,我們就著手準備了。”上述魯證期貨內部人士表示,進展還比較順利。股改和上市輔導請的是中信證券,目前上市輔導已經接近尾聲,具體什么時候遞材料還要看市場情況。畢竟,IPO還未開閘。
上述公司人士口中的“監管層公開表態”是指去年5月中旬在第37屆國際證監會組織年會上,主管期貨監管業務的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表示“證監會積極支持期貨公司業務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上市”。
很快,證監會在去年6月公布了《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征求意見稿)》,正式試點辦法于去年9月1日實施。去年11月,首批18家期貨公司獲批期貨資產管理業務資格。
截至目前,中國期貨業協會官網顯示完成股改的已有三家期貨公司,分別是南華期貨、永安期貨和魯證期貨。其中,永安期貨和魯證期貨的上市工作都得到了所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們公司也在準備上市工作,具體進行到哪一步還不太清楚。”銀河期貨一位分析師對記者透露。但據中國期貨業協會官網,銀河期貨還未完成股改。
創新業務催生融資需求
實際上,近年來因為融資渠道單一,資金的制約已經令期貨公司的股東們感受到壓力,轉讓期貨公司股權和并購的事情時有發生,通過增資已跟不上期貨發展的步伐。
“目前期貨公司的業務模式比較單一,如果單純是經紀業務,就不需要那么多錢。如果自營業務和國債期貨推出,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胡俞越指出,特別是近期國債期貨推出后,參與的大機構對期貨公司的凈資本就要求比較高了。
隨著近年來,投資咨詢、資產管理以及現貨子公司等創新業務的推出,期貨公司業務單一的局面得到了改變。南華期貨總經理羅旭峰就表示,目前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現貨子公司業務成為了提升期貨公司盈利的重要動力。而更大的資金需求也隨之而來。
“創新業務的到來給期貨市場打了一針催化劑。”金瑞期貨總經理盧贛平說,“期貨公司需要更加多元的增資途徑,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有如此多的期貨公司將眼光投向IPO上市。”
雖然得到多方鼓勵,但據記者了解,目前券商系期貨公司尤其是上市券商系期貨公司上市的意愿并不強烈,而這些期貨公司在業內的排名也比較靠前。
“我們公司就沒有上市的打算,券商類的一般是控股的母公司券商上市。”海通期貨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正在積極準備上市事宜的魯證期貨、永安期貨、銀河期貨等,其控股股東雖是券商,但均未上市。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很多券商控股或是全資控股期貨公司,他們并不希望把部分股權讓出去,因此股改就很難完成;另外在資本市場上,券商和所轄期貨公司之間的交易屬于關聯交易,是需要披露的。尤其是發生內幕交易時,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就不需要披露了。”胡俞越指出,另外券商的實力也比較強,并不僅僅依賴于資本市場融資。
目前國內期貨公司的數量已達到160家,但是資質卻參差不齊。因此目前期貨公司的并購潮來勢兇猛,而監管層對此的推進更是不遺余力。
“我們正打算并購國內一家期貨公司,屬于中小水平吧,還不方便透露名字。”北京一家外資券商高層對記者透露,本來外資券商并購國內期貨公司是不允許的,但是去年這個口子也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