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營改增專票”成了搶手貨
商報濟南消息(實習生 張玉)“我們這幾天已經給與我們有合作的外圍供應商下通知了,從這個月開始,他們必須盡可能多的獲得一般納稅人增值稅專用發票,因為他們涉及的業務很多都在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范圍之內,他們給我們的‘專票’對我們來說就等于現金,因為‘營改增’后,這些票據可以直接抵扣稅款。票據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今后公司的稅負情況。”中海油山東化學工程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徐怡說。
據了解,營改增前,公司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范圍僅限于設備購置、貨物進口等業務,營改增后這一范圍進一步擴大至交通運輸、鑒證咨詢、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對我們來說,這些‘專票’多多益善,因為根據新政策的規定,當年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不完,來年還可以接著抵扣。比如當年公司應交增值稅是200萬元,但卻取得了250萬元的一般納稅人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抵扣200萬后,當年公司實際交的增值稅款就為零。第二年,公司應交增值稅還是200萬元,但只取得了100萬‘專票’,此時前一年抵扣后剩余的50萬‘專票’可以在這一年繼續抵扣,也就是說,第二年只需繳納50萬元的增值稅款就可以了。”徐怡坦言,未來,他們公司將更傾向于與給他們提供高稅率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外圍供應商合作。
據悉,為了減輕“營改增”給企業稅負上升帶來的“威脅”,很多參與試點的一般納稅人,尤其是新政后預測稅負增加的企業,都將目光轉投到了“關聯企業”的身上,希望“有難同當”。記者了解到,從8月1日起,包括中遠集團等多家航運企業已經開始向客戶加收6%增值稅及相應的附加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