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黃金3天跌了25.3%
“800噸黃金儲量”被疑嘩眾取寵
本周,因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而停牌了近3個月的山東黃金(600547)終于復牌,開始消化二季度國際金價暴跌的利空;周一、周二兩日連續跌停,三個交易日累計下跌了25.3%。
2013年上半年,黃金板塊受A股走勢委靡與國際金價暴跌的雙重打擊,走勢疲軟;其間的國際現貨黃金價格二季度跌幅刷新了45年以來的紀錄。中金黃金今年二季度的跌幅高達32%,半年跌幅為44%;紫金礦業三個月跌了28%,半年跌了36%;辰州礦業最為凄慘,3個月內跌了51%,半年內跌了58%。
逆市收購投資者不買賬
僅從技術面來分析,山東黃金與中金黃金兩家企業,規模相近、經營類同,如果按照中金黃金的下跌幅度推算,山東黃金3天里約25%的下跌走勢,僅僅是“噩夢”的開始;之后要想跌到位,還需要跌12%~15%。即使按照國際金價半年下跌30%、3個月下跌5%的比例,山東黃金未來亦有5%~10%的跌幅。
而從基本面來看,山東黃金目前經營狀況受到了眾多業內人士的質疑:其3個月停牌的原因是“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上周末塵埃落定為“擬購買山東黃金集團等公司近百億黃金資產”,而將其總黃金儲量提升到“800噸”。
對于收購,投資者普遍存在兩點不滿:一是“逆市收購”:國際金價2013年跌破了1200美元,大有開啟長線熊市之勢。國際權威礦產機構數據顯示:全球金礦的采掘成本在1100~1200美元之間,也就是說,現貨價格已經跌破了成本。
本報記者從廣東、山東、甘肅三省的企業了解到:由于礦產含金量低、人工成本上升、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包括山東黃金屬下金礦在內的眾多中國內地黃金采掘企業,其實際采掘成本普遍高于國際采掘水平。如果金價長期位于1200美元以下位置運行,中國礦產企業無疑將進入“挖得多、虧得多”的惡性循環境地。
二是,“800噸”的黃金儲量也讓一些投資者抱怨“嘩眾取寵”。即使按照暴跌之后的金價計算(約為260元/克),800噸儲量的資產也高達2000多億元人民幣,遠遠高出其總資產數倍。而在山東黃金自己的收購敘述中,山東黃金集團及其他公司持有的礦山和黃金礦業權的賬面價值為“22.4億元”,其預估值卻高達“108億元”,此次對標的資產的收購等同于溢價了3.5倍,在A股市場中并不常見。
金價不會長期低于采掘成本
中投證券的陳偉元等證券分析師卻力挺黃金板塊的投資價值,認為板塊股價普遍下跌了30%~60%之后,市盈率水平較高;資產雄厚、礦產資源仍值錢,具有藍籌股里的比較性優勢,值得普通散戶關注。按照市場規律,國際金價不可能長期在采掘成本以下運行。對比剛剛開盤的山東黃金,中金黃金的龍頭地位凸顯、股價跌到了相對穩定位置,可以被優先選擇。(記者 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