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新興產業集中發展”,在港城日照,一個以八大園區為發展平臺的超大型產業帶正逐漸成形。
4月底,記者來到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路,身旁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來往穿梭——這條路兩側聚集著漿紙、糧油、熱電、制糖、發動機等40余個大中型項目,總投資近622億元。在嵐山區,總投資28億元的嵐橋瀝青項目二期擴建工程,今年計劃投資8億元,近期將完成常減壓裝置設備安裝;山東嘉銀鋼貿城項目今年計劃完成投資2億元,準備開工建設信息交易大廈……
日照市委書記楊軍直言:小而全、大而全都不符合日照實際,“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特色產業”的鏈條式發展才是根本出路。
集群發展、鏈條延伸、價值鏈再造,環環相扣的產業拓展之路,使一個個特色產業園區在日照落地生根。目前,圍繞鋼鐵產業,日照建成了京華、華鋼、鑄福等10家大規模的鋼鐵深加工企業,形成螺旋焊管、鋼棒、型材等鋼鐵深加工能力400萬噸;圍繞五征汽車產業鏈,興業、七星汽車零部件等37家規模以上配套企業相繼落地;圍繞嵐山石化產業園,形成石大科技、嵐橋石化和金石瀝青為龍頭、港口罐區與生產廠區通過公共管廊聯為一體的現代化化工園區。糧油加工、水產品、木器加工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豆加工、嵐山區木材加工等特色產業園區。
產業集聚的門檻是“品質”!绊椖恳床簧希暇蜕细咂焚|、高附加值的‘領跑’項目,經得起時間檢驗。”日照市發改委主任孫立說。因項目費水多、耗能高,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婉拒了總投資8000萬美元的世界500強造紙項目。在此之前,因產能落后、對環境影響較大等原因,該區已先后拒絕了投資1.1億元的鋪地材料項目和投資8億元的能源類項目。
“在園區規劃時,我們還有意識地加入了‘補鏈’項目!比照帐薪浶盼魅胃咴虏▽τ浾哒f。五蓮易通公司建材項目作為石材產業園的“補鏈”配套項目,成功研發鋸泥加氣砌塊技術,使困擾1800多家石材加工企業(業戶)環保瓶頸得以解決。日照鋼鐵集團建成礦渣處理生產線2條,采用新型鋼渣熱悶處理工藝,將剩余尾渣作為水泥原料,實現循環利用。
產業集聚的基礎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2012年,“生態日照”正式寫入日照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上升為全市戰略,PM2.5數據天天擺在楊軍的案頭。今年市兩會上,市長李同道向代表們承諾,對水源、山體、森林、濕地及海岸線實行最嚴格的強制性保護,不符合環保標準的項目一律不許開工。2013年,日照列入國家淘汰落后產能計劃的企業有11家,全市有68家企業通過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驗收。
發展品質的提升使藍色經濟的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越來越凸顯。目前,日照已形成鋼鐵、石化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汽車及裝備制造、漿紙印刷包裝、糧油食品加工等“五百億級”產業集群和百億級的臨港產業集群也在全力加速。全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6家,資產總額2046億元。去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98.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365億元。(董 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