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關于尋找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的通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我們時不時都會看到全國各地發出的這類尋人通告。這樣一篇看似簡短明了的通告=背后,是無數疾控人的付出和心血。
對于山東省各地發出的這類通告,絕大多數的起點都源于山東新冠肺炎密接及重點人群管理組(以下簡稱管理組)。這個春節假期,他們24小時在崗,守護著山東人民的健康,不敢有一絲懈怠。
函來函往:
兩小時內明確人員位置并發函所在地,為疫情防控爭取時間
一進門的位置,墻壁上貼著《山東省2022年元旦春節期間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多項防疫相關政策和文件,臺式電腦旁邊配備了五臺傳真機。如果不是今年初“疫情防控重點人員管理信息系統”上線運行,這里的五臺傳真機都難以滿足收發疫情防控函件的需要。
這里就是位于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山東新冠肺炎密接及重點人群管理組。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從來沒有一刻空檔,每個夜晚這里都燈火通明,永遠有工作人員值守,隨時準備處理疫情。
21日18點56分,一份關于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的協查函從北京發送到山東新冠肺炎密接及重點人群管理組:經流行病學調查,北京市豐臺區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密接人員在山東省轄區內,需要對其及次密接者進行相應管控。
這份協查函共涉及三位人員。管理組工作人員姚明國和同事分頭行動,立刻電話聯系這三位密切接觸者,確認了三人的位置信息:三人均在濟南。
疫情防控實行屬地管理原則,確診病例、密接和重點人群都由所在地負責管理。姚明國和同事立刻擬寫了一份協查函,并及時轉發至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告知對方有密接人員在轄區內,需要做好追蹤、調查、管理工作,并將相關情況及時反饋。
“為了盡量給接下來的疫情防控工作爭取時間,縮小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圍,確保兩小時內完成協查人員的追蹤工作及復陽病例相關信息的報送工作。”姚明國告訴記者,這只是規定時間,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爭取用最短耗時,聯系相關人員、起函告知所在地,“時間多過去一分鐘,風險就多增加一分”。
將協查函發往人員屬地,并不是工作的結束。管理組要繼續追蹤詢問,人員是否已追蹤并管控、活動軌跡調查、核酸檢測結果等,督促各地疾控部門及時報送反饋,并將相關數據總結整理,再上報到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為疫情防控總體方案提供參考和依據。
24小時待命:
遇到疫情防控需要,凌晨兩三點接到電話就起身
疫情不講究時間,防控工作也沒有固定時間表。管理組一共有六位成員,白天和夜晚都有值班表,但是所有人都必須24小時開機,保證任何時間都能被聯系到,有需要時立刻返回工作崗位,無論是深夜還是假期。
收函發函、統計函件、聯系確認密接及重點人員位置、追蹤各地疾控部門密接及重點人員管控情況、和外省疾控部門溝通情況、匯總數據上報、解答市民疑問……這些工作瑣碎而繁雜,時間久了不免感覺有些枯燥。
再堅韌也有疲憊的時候。工作節奏輕松時,每個人一天也要接打二三十通電話,累計收發幾十份協查函件;忙碌時,接打電話次數、收發函件數量都會過百。從2021年10月至今,管理組收發函件已經超過11000份。
“有時一天下來,也就有喝口水的時間”,管理組成員袁帥說,最長一次,因為國內某地發生聚集性疫情,自己連續工作了36個小時,只能忙里偷閑打個盹,然后繼續投身忙碌。
已經記不清多少次,凌晨兩三點,熟睡中的姚明國接到電話通知,立刻起身趕往辦公室。已經記不清多少次,剛值完夜班,為了給疫情防控爭取更多時間,姚明國留在辦公室繼續和白班同事一起忙碌。
2020年10月研究生畢業入職山東省疾控中心,一來便進入管理組工作,這已經是姚明國在崗位上度過的第二個春節了。“去年春節疫情形勢總體比較平穩,我們不是特別忙,我去同事家吃了餃子。”
提起家人,姚明國告訴記者,年前一段時間就已經跟家人打過“預防針”,今年可能還是沒法回去過年,“爸媽雖然都盼著我回去,但是也理解我們的工作,讓我安心在濟南就行。”
管理組成員基本都是90后,大家年齡相仿,并肩戰斗時間久了,彼此變得更加默契,在工作過程中也會主動彼此關照,互相開玩笑給彼此加油,也在心里給自己打氣。
每天下午五點,是白班和夜班人員交班換崗的時間。如果當天工作量大,還有事情沒有處理完,白班人員就會自覺留下加班。“我們都希望能給夜班同事減輕一些負擔,白班同事多忙一陣,夜班同事就能有時間多休息一會兒。”姚明國說。
理解與質疑:
面對詢問,有人說謊,有人誤以為他們是詐騙犯
疫情防控責任重于泰山,這樣的責任不僅壓在疾控人的肩上,也壓在我們每一位市民的肩上。接到疾控部門打來的流調電話,積極配合就是對疫情防控負責。
“有人對我們的身份表示懷疑。”提起電話聯系協查函中涉及的密接人員,袁帥有些哭笑不得,“在電話里,我們一般只能通過告知對方我們是山東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他們行程中具體什么時間地點曾經和新冠肺炎病例或密接者有過密切接觸,希望對方通過這些信息能確認我們的身份。”
有些時候,這不僅沒能讓對方相信他們,反而對他們起了疑心:你們是如何獲知這些確切信息的?是不是通過不法途徑查到這些信息后想騙錢?
這種時候,袁帥和同事只能耐下心來,一遍遍解釋。好在疫情當前,絕大多數人都會理解,并配合后續疫情防控工作。
也有些人因為工作等多種原因,不愿意被隔離,在接到流調電話的時候選擇撒謊:“我已經離開山東了,現在在**呢。”
這時,袁帥和同事不僅需要將相關信息反饋到發來協查函的省份,更重要的是,還要第一時間告知密接人員所在的省/市,以便當地采取管控措施。一旦有人撒謊,這樣的過程往往需要多地循環數次,甚至需要公安機關出面,才能確認其真實位置。
“你們快點兒聯系這邊的疾控,告訴他們我沒有什么密切接觸史,別再讓隔離了,我還有很多事兒要處理呢。”管理組成員孫輝峰告訴記者,曾經有一位在山東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有過密切接觸史的男士,到達外省后,被當地疾控部門采取了管控措施。
為了能夠行程自由,這位男士多次往管理組辦公室打電話請求解除隔離,孫輝峰和幾位同事都曾接聽過來自這位男士的電話。孫輝峰和同事及時聯系并將相關情況告知當地疾控部門。當地疾控部門核實后反饋此人無法提供相應依據,只能繼續落實當地管控措施。
“我們輪番給他做解釋,告訴他的密切接觸經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請他理解和配合我們的工作。”就這樣,一直堅持到這位男士隔離期滿解除隔離。
信心和期待:
疫情終有消散的那天,那時便可以家家團圓
“這份工作拯救了我的社交恐懼癥”,1995年出生的袁心雨開玩笑說道。2021年研究生畢業,袁心雨剛到山東省疾控中心工作不久。10月底,在一次外出為核酸檢測采樣的路上,接到通知,成為了管理組一員。
性格靦腆,袁心雨不太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我剛來的時候就想,可別讓我給陌生人打電話呀。”殊不知,這份工作就是要和無數陌生人溝通。三個月下來,袁心雨接打陌生人電話已經十分自然,
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專業畢業的姚明國,工作一年多來,對所學專業和疫情防控有了更深的感受。“以前看‘疫情通報’就像看一篇小作文,現在才知道一篇看似簡單的疫情通報背后,有多少人在為疫情防控努力。也會在心里分析,這份通報是怎么完成溯源、流調和信息上報的。”
在采訪過程中,多位工作人員一致表示,在人類和新冠肺炎搏斗的過程中,自己能成為疫情防控的一線工作人員,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情。
“新冠肺炎密接及重點人群管理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其中一環,雖然平凡,但是卻非常重要。”山東省疾控中心業務管理部(應急辦)主任孫成璽表示,管理組負責全省疫情防控信息的監測、傳達和流傳,可以說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
而疫情信息必須做到快和準,相關人員信息、流調數據、來往函件的內容和數量都不容一絲差錯,要確保信息準確、快速傳達,同時還要做好相關人員隱私信息保護。
從疫情發生之初就投身疫情防控工作,這也是孫成璽不回家過年的第三個年:“變得是疫情防控形勢和措施,不變的是責任,春節我們在崗,就能讓山東人民健康多一重保障,努力保障大家過個平安祥和的新年。”
除夕夜,管理組辦公室窗外,是萬家燈火。總有一天,萬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也能在除夕夜,和家人圍坐在一起說笑,吃上跨年夜的團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