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護人員合影,右一為耿治英。
山東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東營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一病區副主任醫師耿治英,在經過連續31天高強度的工作后,目前正在原地休整。48歲的耿治英稱自己一直都是個樂觀的人,31天的戰斗,再苦再累,她都不怕,但看到越來越多的患者核酸檢測終于轉陰時,她的淚水不停地往下流。她說,“那是高興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我知道我們快勝利了。”
眼淚就這樣毫無征兆地流下來
大年初一,疫情前線告急,耿治英義無反顧請戰,隨隊出征。1月28日,有湖北黃岡“小湯山醫院”之稱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緊急啟用,當晚11點,山東醫療隊開始投入疫情救援中。
耿治英在黃岡市大別山醫療救治中心擔任四樓西區醫療負責人,一共41張床位。31天的時間里,她說,她收獲著人生中最平凡、最淚目的感動,那些與患者共同經歷的日子,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她所負責的四樓西區41位患者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有21位患者第一次核酸檢測陰性。2月4日,安排這21位患者全部進行CT檢查。
“當知道第一次是陰性時,我真的是不敢太開心,擔心取樣是否完全合格。怕是否有假陰性,怕的太多太多。”耿治英于是立刻給醫務科打電話,聯系做CT,這是個新院區,沒裝CT機,需要用救護車把患者運送到老院區。結果,醫務科說救護車全部被派出去了。耿治英反復跟醫務科溝通,最后愣是把醫務科負責人說動了,對方安排了兩輛救護車專門接送西四區的患者。
2月5日22:35左右,值班醫生告訴耿治英,有4個病人第二次核酸檢測陰性!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這樣毫無征兆地流下來,此刻,她覺得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用真情叩響患者心扉
這幾天,耿治英收到一封感謝信,這是一個曾經拒絕治療的老人寫的,他現在已經康復出院了。
說起這位老人,耿治英說,真是用耐心和溫情打開了老人心結。今年70歲的張老先生入院時憋喘,缺氧厲害,雙腿還骨折了。因為恐懼和抑郁,老人拒絕交流,第一次查房,耿治英就吃了閉門羹。耿治英焦急萬分,一邊動員病友和護士多和老人說話,一邊積極尋找其家人,找出突破心理圍墻的突破口。
經過多方的溝通和努力,老人的態度發生了180度轉變,對醫護人員越來越信任,積極配合醫院治療。老人的病情逐漸好轉,檢測結果轉為陰性,CT結果顯示也越來越好。老人飯量也越來越好,有一次甚至很委屈地對耿治英說:“耿大夫,我的飯還沒拿來,我餓!”太開心了,耿治英親自跑去催飯!自那之后,老人的情緒越來越好。經過20多天的積極治療,老人出院。
休整之后繼續戰疫
2月24日,耿治英經過連續31天高強度的工作后,迎來了原地休整。在這31天里,耿治英帶領團隊收治了70名患者,目前,46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很辛苦,但很高興,值得。”3月2日,耿治英告訴記者,休整之后,她特別嗜睡,可能之前太缺覺了,之前一天最多只能睡四五個小時,現在可以睡懶覺了。剛到黃岡的頭十幾天,每天下班都是深夜了,沒法跟家里通話,現在休整期,可以每天和家里通話了,而且現在她每天起床之后就鍛煉身體,為下一場戰“疫”做好準備。
當地百姓送來了新鮮蔬菜和水果,無微不至、風雨無阻,還有當地居民自己編織的棉鞋,穿著非常舒服和暖和,這一份份溫暖給了耿治英最深的感動。
經過一段時間休整之后,耿治英將繼續回到戰場上與病魔戰斗,疫情的陰霾雖還在頭頂,但終究阻擋不了勝利的“陽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呂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