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衣著清涼、熱液不容易降溫,夏天是燙傷高發季節。“最多的時候,門診一天能接診到15例燙傷患者。”濟南市中心醫院燒傷整復外科副主任醫師黃國寶說,傷者中不少是兒童。專家表示,燙傷之后應該趕緊“沖、脫、泡、蓋、送”。

  濟南市中心醫院燒傷整復外科副主任醫師黃國寶發現,進入夏季以來,燙傷就診患者明顯多了起來,絕大多數都是熱液燙傷。“上周剛接診到一位十個月大的患兒,爬行時不小心打翻水杯,導致右腿和身體軀干被燙傷,燙傷面積達到20%。

  好在孩子燙傷后,家長用自來水進行了沖洗,但是不小心把燙傷起的水泡沖破,這才來醫院就診。黃國寶說,孩子進行住院治療,經過包扎、輸液的處理之后,創面正在恢復。

  據黃國寶介紹,每天新接診的燒燙傷患者可達15例,較其他季節多三到五倍,其中約有三成患者燒燙傷程度較為嚴重,最多時一天能接收到五至十位的住院患者。濟南市中心醫院燒傷整復科主任醫師宋國棟也表示,兒童燒燙傷占了住院患者的三四成左右。

  在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近來也常碰到燙傷的小患者。7月初,一個2歲大的孩子不小心打翻熱水瓶,胳膊和腿都被燙傷,總燙傷面積達到身體面積的18%。“孩子被燙傷,大都是因為打翻暖壺、水杯或者熱飯等造成的。”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整形燒傷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朱凌冬說,在他門診上,一天能接診三四例小患兒,其中大部分都是小面積燙傷。

  專家表示,夏季燒燙傷多發,與人們穿衣較少、且夏季氣溫高,熱液冷卻所需時間長有關。“此外在勞動生產中,也會容易出現較嚴重的燒傷,由于夏季天氣炎熱,所以同等程度的燒傷相較其他季節,會更難痊愈。”宋國棟說。

  專家提醒,發生燒燙傷不要驚慌失措,要牢記“沖、脫、泡、蓋、送”五個字。沖即將燙傷部位用清潔流動的冷水沖洗,可散去熱量,減輕疼痛。脫即小心地脫去衣物。可用剪刀剪開衣服,不要強行剝去衣物,以免弄破水泡。

  泡即疼痛明顯者可將傷處持續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鐘,有助于緩解疼痛,減輕燙傷程度。蓋即使用干凈無菌的紗布或棉質布類覆蓋于傷口,減少外界污染刺激,保持創口清潔。送即程度較重的燒燙傷要及時就醫,就醫途中也可繼續冰袋冷敷。

  避免燙傷,更重要的是做好預防。黃國寶提醒,3歲以內的兒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正是燙傷高發的年齡段,家長要注意看管好孩子,讓孩子遠離生活中的危險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