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感人了,400塊錢沒舍得給我兒買羽絨服,都打給她了。”“我雖然還著房貸,養著小孩,但跟他們一家比起來幸福多了,200塊錢雖然不多,是我的一點心意。”5日,生活日報報道了《寒風里“袋鼠媽媽”抱2歲病娃送外賣》,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熱心人士紛紛奉獻愛心。
愛心:好心人捐款的短信一條接一條
5日上午記者來到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在小兒血液腫瘤科病房門口,記者再一次見到了李娜和她的女兒唐唐。唐唐看起來狀態不錯,她戴著小小的口罩,正向媽媽撒著嬌,李娜緊緊抱著女兒,手里拿著手機,看著看著,李娜的眼睛一下子就紅了。
李娜說,4日晚8點左右,她正在病房照顧唐唐,“我手機里突然收到一條銀行發過來的短信,有人給我轉了一百塊錢。”收到這條短信,李娜有點不知所措,“我不知是誰給我轉的錢,我也沒辦法聯系。”
正當李娜疑惑時,手機又響了起來,又有人給她轉錢了。“我不知是什么情況,還以為遇到騙子了。”又隔了幾分鐘,短信一條接著一條,接二連三有陌生人給李娜轉了錢,“看到這么多陌生人給我轉錢,其實當時我心里是很不安的。”
直到李娜接到一個人的電話,對方告訴她,這些都是好心人捐給她和唐唐的善款時,李娜才恍然大悟。“一下子不知道說什么好,我真的沒想到會有這么多好心人關注我們母女。”
希望:媽媽心里的重擔一下輕了許多
這一夜,李娜的手機不知道收到多少短信,微信里不知道加了多少好友。此時的李娜看著病床上的女兒,心里的擔子仿佛輕了許多。“自從唐唐進了重癥監護室后,我一天的安穩覺都沒有睡過,家里生活的拮據,讓我心理壓力太大了。但這些好心人的愛心,一下子給了我很大希望。”
晚上十點,還有人給李娜轉賬。“善款從20元到1000多元不等,看到這些好心人給我的幫助,我都不知道怎樣報答他們。”因為還有女兒要照顧,李娜把手機放到一旁,等唐唐睡熟了,李娜再次拿起手機看時,又有幾十個陌生人加她的微信好友。“直到凌晨一點多,還有好心人加我好友。”
感動:好心人的問候看著看著就哭了
5日早上6點,李娜起了個大早,她起身先看了看身邊還在熟睡的女兒,之后拿起了手機,開始一一回復幫助她的好心人。“除了善款,最主要的還是這些好心人給我說的那些鼓勵的話語,讓我一下子就覺得有了力量。”李娜把好心陌生人寫給她的話看了好幾遍。
好心人“小爬蝦”說:“親,收款,微薄之力,希望孩子早日康復。”好心人“姿含”說:“加油寶寶,加油媽媽!”好心人阿其說:“你好,報紙上看到你們的事情,很感動你對孩子的不離不棄!”好心人“壞孩子啦啦啦”說:“請您堅強面對,我也幫不了您太多,加油!”好心人柳妍斐說:“希望寶貝早點好起來,有好消息一定說一下,大家都期盼著。”
在漱玉平民大藥房工作的朱女士請記者向唐唐母女代為轉交愛心款,“送給孩子的一點心意。”她說,“都是當媽的人,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希望孩子能盡快渡過難關。”“我看著看著就哭了,還有好幾位好心人,把善款捐給我后,我還沒來得及說句謝謝,對方就把我刪除了。”采訪過程中,李娜又收到十幾個好友請求,“好多好心人我還沒來得及加上。”
約定:加油寶貝!為了愛,你一定要好起來
最讓李娜感動的是,有些好心人除了自己給她捐款,還發動朋友捐款,“他們把有關我和唐唐的文章發到朋友圈,還發到他們各自的群里,不一會,就有他們的朋友加我好友,還有人替朋友給我發紅包,我真的很感動。”李娜說。
“不管怎樣,我一定不會辜負好心人的善心,一定會把唐唐照顧好。”說到這里,李娜流下了眼淚。懷里的唐唐不知道怎么回事,用小手輕輕擦著媽媽的臉。李娜親了一下唐唐的額頭說:“加油啊孩子,有這么多好心人幫你,答應媽媽,你一定要好起來。”說完,李娜伸出五指,唐唐也趕緊伸出手與她擊掌,母女二人達成了一個約定。
“袋鼠媽媽”堅持送外賣,不負愛心更要努力
截至5日中午,已有近百人向李娜捐款,她收到一萬多元善款。
5日中午12點,李娜決定再去送幾單外賣。天空飄著小雪,因為天氣實在太冷,她沒帶女兒去送外賣。一出醫院大樓,李娜就忍不住緊了緊身上衣服,找到自己的車后,戴上安全帽,打開手機找了一單離醫院近的單接了下來。
“雖然現在有這么多好心人幫我,但我自己也要更加努力。”說完,李娜騎著電動車消失在記者的視線里。
外賣騎手的工作有多苦?已從事一年外賣的小劉深有體會。
4日傍晚,忙完一天的工作,小劉刷朋友圈時,看到了李娜和唐唐的事。一個堅強的女兒、一個不輕言放棄的母親,母女倆的故事深深打動了他。于是,小劉加了李娜微信,“我給的錢也不多,就是能請她母女吃頓像樣的飯吧。”
小劉說,他孩子今年4歲,作為父母更能體諒李娜的不易,“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發生這樣的事,她的生活一定特別難。”
如今,小劉每天就跑一百多塊錢的單。“一個母親跑單,還要帶著生病的女兒,真是難上加難。”小劉說,希望這對母女能渡過這次難關,也希望更多好心人能幫助她們。
他們的愛,讓人感動
積少成多,對孩子就是救命錢
5日上午9點多,看到生活日報報道的趙海峰立馬往李娜卡內轉入200元。“看到孩子這么小,還要跟媽媽去送外賣,尤其是這兩天在降溫,真是心疼。”
趙海峰說,自己也有一個4歲的孩子,為人父母,格外了解孩子對一個家庭的重要。雖然他現在仍在還著貸款,還要撫養4歲的孩子,但看到報道后,立馬為唐唐捐了200元錢,“愛心的匯聚,積少成多,對唐唐卻是救命錢。”趙海峰其實不只一次獻愛心了,看到報紙上直接公布求助者賬號的,他總要捐款,“雖然不多,但是我的一點心意。”他也是從農村老家來濟南奮斗的,格外體諒困難者的不易。
東營的王紅梅亦是如此。由于此前在濟南上學,她常買《生活日報》。畢業后到東營工作安家,她通過查找微信公眾號找到了本報。“看到這篇報道,真的特別感動。”雖然捐款不多,但她覺得積少成多,更多好心人加入,就能為唐唐贏得一個光明的未來。
“母女倆可以來我們這吃住”
“星神”張洪波:別人幫過我們,我們也要獻愛心
“我們也想為這位母親捐點錢。”5日上午7:19,濟南星神特殊兒童關愛中心創始人張洪波在微信留言,想表示一下“星神”的愛心。創辦星神一年多,張洪波經歷了很多人情冷暖。因為她也是一名特殊兒童媽媽,太知道因為孩子導致家長從絕望到復蘇的心路歷程。
就在今年8月下旬,在給老師們發完工資后,星神的對公賬戶僅剩189.61元。即使是在如此狀況下,看到本報《寒風里“袋鼠媽媽”抱2歲病娃送外賣》的報道后,她第一時間轉發了朋友圈,希望更多愛心人士能幫幫這個可憐的家庭。她本人也表示想為這位母親獻愛心。
張洪波說,她雖然捐的錢不多,卻是表達一點心意,“我們學校離千佛山醫院很近,我們有暖氣,有一日三餐,唐唐和媽媽可以過來吃住,就是多添幾雙筷子的事。現在天這么冷,媽媽還要帶病娃送外賣,太不容易了。”
在星神經營的這一年半時間,也得到很多人幫助,張洪波想將愛心傳遞下去,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們離得近,如果他們需要幫忙,我們的老師隨時可以過去幫忙。”張洪波一再表示,“天這么冷,就別讓唐唐媽媽送外賣了,對我們來說只是添雙筷子的事,我們能幫盡量幫。”
不要手心向上去要,而要手心向下去干。唐唐媽媽的做法她很認可,但同時也很心疼,“我們老師想明天去看看孩子,捐些錢,錢雖然不多,大家一起渡難關。”張洪波說。
(生活日報記者 董昊騫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