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3歲恐龍專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逝世

呂君昌呂君昌

  曾參加過豫西南恐龍調查研究項目的恐龍專家呂君昌于10月9日病逝。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地質所”)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顯示,中共黨員、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呂君昌同志因病搶救無效,于2018年10月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53歲。

  訃告稱,呂君昌多年從事中生代爬行動物(特別是恐龍類、翼龍類)及其地層的研究,野外工作涉足遼寧、河南、新疆等十余省區及加拿大、美國、英國、蒙古、韓國、日本等國家,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同行開展深度合作研究,取得豐碩成果,為中生代地層古生物專業的學術科研、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深受同事和學生的好評與尊敬。

  據公開簡歷,呂君昌出生于1965年,1989年于蘭州大學地質系地質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97至2000年間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職攻讀碩士,2004年于國南方衛理公會(SMU)大學地球科學系獲博士學位。2004年7月起,呂君昌赴中國地質所工作,先后任博士后、副研究員、研究員。

  呂君昌主要從事中生代爬行動物(特別是恐龍類、翼龍類)及其地層的研究,側重于大型蜥腳類恐龍的形態學,系統發育及小型獸腳類恐龍、翼龍類的系統演化的研究。

  呂君昌曾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項,參加過豫西南恐龍調查研究項目及地質調查等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他曾參加中國-加拿大恐龍合作計劃(1999)、中日絲綢之路恐龍考察(1992-1993)、中日蒙戈壁恐龍考察(1995-1998)、日本榺山的恐龍發掘工作(1996,1997,1999)、日本-泰國恐龍合作計劃(2007)、韓-蒙高原恐龍考察(2006,2008,2010)等多項國際合作項目。

  譬如,呂君昌領導的科學研究小組曾在江西贛州地區晚白堊世地層中(距今6600萬年到7200萬年間)發現了保存獨特的新竊蛋龍類化石新品種——“泥潭通天龍”。新華網報道稱,這一發現對于研究竊蛋龍類的系統演化、古地理分布及生活習性具有重要意義,使末代恐龍的圖表更為完整。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事業單位,屬國家公益類科研機構,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從事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和前沿性地質調查研究工作,為國家地質調查工作提供基礎地質理論與技術支撐。同時承擔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地球化學專業研究人才的教育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