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慕尼黑檢方著手對奧迪公司在韓國偽造車輛材料從而通過韓國的尾氣排放監管一案進行調查。對此,第一財經駐韓記者聯系了奧迪的母公司大眾汽車集團在韓國的相關負責人,了解本次德國檢方的調查是否將影響在韓國的業務,該負責人表示“我方沒有可以對外透露的信息”。至于本次德國檢方的調查范圍,是否將覆蓋中國等其他市場的車型,對方則稱以奧迪各國新聞發言人透露的信息為準。
德國檢方認為,奧迪為了將“無法通過韓國監管標準”的汽車銷往韓國市場,而使用了造假的試驗文件,并通過偽造車架號碼的方式,以躲避韓國監管部門對于造假汽車的追蹤。同時,德國檢方已傳喚曾在韓國工作的三名奧迪公司員工,要求其配合檢方調查。
有業界人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本次德國檢方著手進行調查,是著眼于德國檢方認為,本次造假案是來源于德國總部的指示,或者是德國總部在某種程度上介入了本次造假案。”
其實,早在2016年7月,德國檢方就“大眾汽車尾氣排放門”一案,在針對奧迪公司位于德國的總部進行扣押搜查的過程中,掌握了一份奧迪公司內部文件,顯示奧迪公司前任董事長魯伯特·施泰德在任期間,為獲得韓國車輛銷售許可,故意偽造車輛油耗的測定結果,并將偽造的測定結果向韓國監管機構報告等內容。同時,這份調查文件還顯示奧迪總部方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隱藏了違法行為,隨后有奧迪方面的員工向德國檢方承認,這種造假始于2013年。

2015年9月18日,美國環境保護署指控大眾汽車所售部分柴油車安裝了專門應對尾氣排放檢測的軟件,可以識別汽車是否處于被檢測狀態,繼而在車檢時秘密啟動,從而使汽車能夠在車檢時以“高環保標準”過關。此后,全球多國啟動對大眾公司的調查。據不完整統計,“尾氣排放門”涉及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出售的1100萬輛汽車,并在全球多國共被處以270億歐元的罰金。期間,韓國監管部門曾就“大眾汽車尾氣門”進行調查,以“將未經排放認證的汽車進口至韓國”為由,起訴大眾汽車集團韓國法人的7名高管,撤銷近80款大眾、奧迪品牌的汽車的認證,處大眾汽車集團178億韓元的罰款,并要求大眾汽車集團旗下柴油汽車88000輛停售18個月。
此后,在韓國進口汽車市場規模爆炸式增長的背景下,奧迪汽車在韓的銷售情況卻一直被形容為“門可羅雀”。在韓國環境部宣布撤銷認證的2016年7月,大眾、奧迪兩品牌汽車在韓的月度銷售量同比下降85.8%,而即便是在恢復銷售以后的一段時間,大眾旗下大眾、奧迪兩大品牌在韓進口車市場的銷售占比也并沒有回暖。
直至今年,寶馬汽車在韓“自燃門”爆發,先后召回10.6萬輛汽車,以及奧迪方面為滿足韓國的監管要求,針對奧迪A3 40 TFSI等節能型汽車進行大幅度降價,奧迪汽車在韓的銷售情況才有所回升。據韓國進口汽車協會(KAIDI)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奧迪汽車在韓國的注冊車輛達2376輛,首次超過寶馬、奔馳等品牌,占據韓國進口車銷售排行榜第一名。
上述業界人士分析指出,奧迪在韓國市場的銷量增長,更多是基于奧迪大幅度的折扣,寶馬汽車的自燃以及奔馳為滿足韓國全新的環保監管要求而推遲推出新產品的“三部曲”所帶來的結果。
“現在,還是有部分大眾汽車消費者認為,在尾氣排放門爆發的過程中,大眾并沒有向韓國消費者盡到其應有的責任,若大眾仍然無法向向韓國消費者給出一個有信服力的補救措施,我們不得不懷疑,奧迪的這個進口車冠軍寶座是否能夠坐得長久。”上述業界人士認為,隨著德檢方進一步對奧迪在韓造假調查,有可能影響到奧迪在韓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