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電梯里的廣告隔段時間就換,
這部分收益到底歸了誰?”
近日,濟南市民張女士等多位業主
想知道自家小區電梯內的廣告收費到底去哪兒了。

《山東省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規定,“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收入以及車位場地使用費等收益資金歸全體業主共有”。但記者走訪發現,濟南眾多小區的業主都表示沒見過物業公示費用明細,也不知道小區的公共收益有多少錢、都用在了何處。
業主:不知收益多少,更不知錢去哪了
家住東都國際公寓的張女士發現,小區電梯里最近統一更換了LED顯示屏,每天從早7點到晚12點一直不間斷循環播放著一些整形醫院、減肥藥品等廣告。雖說對廣告本身內容沒啥興趣,可廣告背后的相關費用卻引起了張女士的好奇。
“乍一看電梯里LED顯示屏,讓人覺得挺高大上;可一細想,物業為什么安裝?難道他們不花錢嗎?”帶著這些困惑,張女士搜索類似相關事例,她這才得知,物業公司不光不用花錢,廣告公司還得向物業繳納相關進場費用。
而更讓張女士意外的是,根據《山東省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規定,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收入以及車位場地使用費等收益資金歸全體業主共有。“我們業主從沒有收到過類似補償,物業也沒有進行任何項目的賬目公示。”
針對此事,張女士等業主曾幾次三番找到小區物業。“物業公司說,廣告所得收益主要用于補充公共維修基金,小區綠化、車位維護用的都是這部分資金。可小區的各項設施這些年都沒啥變化,反而越管理越不如從前。”
無獨有偶,今年6月初,槐蔭區舜億綠園小區的電梯內都安裝上了電視廣告。“一個電梯里裝兩個電視播廣告,空間小聲音大,噪音擾民。”王先生等業主稱,安裝時并未經過住戶同意,要求將電梯內電視拆除。“除了噪音,這部分廣告收費也是關鍵。規定說歸全體物業所有,可如何發放?由誰監管這部分資金?都是問題。”
市中區二環南雍景郡小區業主關先生也反映,小區每棟居民樓內電梯都有廣告,可自打兩年前入住小區后,物業從未向業主支付補償。“每次問都說,公共收益用于維護小區內公共設施設備,可收益賬目卻從沒公示過。”
物業:用于公共設施,但大都未曾公示
“這部分收益都用于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維修,我們會公示的。”13日、14日,記者采訪上述三個小區的物業公司時,相關負責人都表示,相關賬目不久之后即會做公示,但都沒有表明明確日期。
隨后,記者走訪了東城逸家、中建錦繡城、誠基中心等多個小區,發現不少小區的電梯內都掛著廣告牌,有的還安裝了LED顯示屏,每天循環播放餐飲、美容、汽車等廣告。
家住中建錦繡城10號樓的居民趙先生稱,他所在的樓每個單元電梯里都有廣告。“小區電梯是公共空間,當初我們買房的時候都交了公攤的錢,因此產權也應該屬于業主,物業怎么能擅自在電梯內做廣告?這部分收入到底應該由誰來支配?”
在上海花園小區,每個樓層電梯門口都掛著一臺LED液晶廣告屏,播放著手機、汽車、商場搶購信息等各種廣告,走進電梯內部就能看到兩邊掛著的平面廣告,有藝術培訓、專賣店、干洗店等內容。居民孫女士說,每天進進出出,都能看見這些廣告,“但是廣告收益具體怎么使用,我們就不知道了。”
面對業主的質疑,多個小區物業公司的負責人均表示,廣告所得收益主要用于補充公共維修基金,小區各個大門和車庫道閘的維護建設都是用的這部分資金。
使用明細是否應該告知業主?
根據《山東省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規定,如果小區公共收益由物業公司收取,物業公司應按季度對這筆收益進行公示,也就是需要三個月公示一次,而公示的時間要一個月以上。
但在實際采訪中,記者發現,例行公示收支信息的物業公司并不常見。記者又隨機采訪了濟南幾處小區的物業,均得到了“會公示的”“正在統計當中”等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