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1歲男孩遭父親虐待餓暈、還扔下河?真相令人唏噓不已

  8月21日起,一則“救救孩子”的微博引發眾多網友極大關注。一名滿身泥濘的小男孩躺在馬路上,看著令人心疼不已。他是否真的遭受了毆打與虐待呢?

  這則“救救孩子”的微博稱:

  上海松江某小區有一位小男孩在父母離異后,經常慘遭父親毆打,不讓進家門,不給飯吃,上個月竟然還把孩子扔在河里,可憐的孩子沒地方睡時,(只能)睡在地下車庫中,警察幾次上門還是無濟于事:“昨晚又不給飯吃,一夜睡在外面,今早餓暈在小區門口!”

  8月22日,松江警方在調查后表示,照片中的11歲男童樂樂(化名)是在8月20日晚與父親張某發生口角后離家出走至附近綠地玩耍,不慎跌入泥塘,因不愿回家,便在綠地露宿過夜。

  據查,該男童曾多次與家人發生矛盾或離家出走,其父親張某未對其有經常性毆打虐待行為。

  小區保安:

  樂樂總是“回家了又跑出來”

  8月22日,記者來到了微博中提到的小區,小區保安都對男童樂樂非常熟悉,但對于網上所稱的“父親虐待”的說法,保安一口否認了。

  據保安朱師傅回憶,21日早上,自己上班時看到樂樂在小區門口玩泥巴,當時孩子一切無恙,好幾個居民也看到樂樂自己往身上抹泥巴,后來躺倒在路中央后,派出所民警和救護車都到現場了。當天下午,樂樂便和家人一起回到了小區,從外部看來,孩子也無任何異樣。

  據朱師傅介紹,樂樂是從今年年初開始過上這種“流浪生活”的。“這個小孩好像喜歡流浪的感覺,我之前也勸過他,讓他晚上一個人在家看看電視,他就偏不,每天都要往外面跑。”朱師傅說,樂樂見到每個人都要跟別人說自己的爸爸不要他了,或者爸爸不給飯吃等,由此換取大家給他的食物、玩具或零花錢。

  “我以前也可憐他,給過他20塊呢!后來發現他都是騙人的。”朱師傅還告訴記者,樂樂爸爸其實早前也拜托過他幫忙看住孩子,自己也曾多次送樂樂回家,附近派出所的民警也曾無數次送樂樂回過家,但樂樂總是“回家了又跑出來”,大家都拿他沒有辦法,“這小孩和警察都混成熟人了,我們保安室也總收留他,他有自己的家啊,但他就是不回,喜歡找馬路或者停車場睡覺”。

  在居委會,記者也得到了差不多的答復。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1日樂樂送醫院后,居委也曾介入,經檢查樂樂身體一切正常。該工作人員表示,早在今年6月放暑假,他們曾多次找到樂樂,也請了心理醫生給樂樂做輔導,仍未能改變樂樂的“流浪生活”。

  樂樂爸爸:

  孩子離家出走已成常態,很無奈

  22日,記者在松江公安分局廣富林派出所,見到了樂樂的爸爸張先生,坐在派出所調解室的張先生一臉愁容,說起微博上流傳的照片以及自己虐待兒子的傳言,他看似滿肚子委屈:“事實到底是什么樣子,只有天知道了!”

  “他有時四五天不回家,都是常事。幾乎每次都是保安或者民警送回家里的,我都已經習慣了,找他也找煩了。”張先生近乎賭氣地說,“我也就是這個孩子名義上的爸爸了,他認不認我,我都無所謂了。”

  雖然,張先生話說得近乎絕情,但回憶起自己一手拉扯大樂樂的經歷,仍是感慨萬千。

  樂樂兩歲半的時候,張先生和前妻離婚,他成為樂樂的監護人。當時張先生還在工廠上班,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

  雖然當時很辛苦,但樂樂乖巧聽話,也讓張先生覺得自己的付出很是值得:“可能是因為那時候他還小,什么都不懂吧,很乖的。”

  可是到了后來,樂樂開始不愛學習,不要說學習成績了,用張先生的話來說就是“白上了”。

  對于樂樂的突然轉變,張先生認為孩子的媽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和前妻離婚時不是太愉快,孩子媽媽總給孩子灌輸負面的影響。”

  樂樂第一次離家出走發生在8歲的時候。

  那時候,張先生一家租住在松江某小區內。那次,樂樂離家出走前,張先生連續好幾天都“教訓”了孩子。他承認,“打孩子也是打了的,但就是意思意思。”

  離家出走后,樂樂坐上了開往松江大學城的公交車,大學城的兩位好心大學生,將迷路的他帶到了派出所。

  當時,派出所將電話打給了樂樂媽媽。隨后,樂樂媽媽又將樂樂轉交給了他姑姑,而焦急尋找孩子的張先生最后是從樂樂姑姑處將孩子領回的,過程很是輾轉。

  在張先生看來,樂樂這次離家出走后與媽媽會面,也為之后的種種事件埋下了伏筆。

  “當時孩子的媽媽見到小孩,也不問他為什么會離家出走,就給孩子灌輸‘爸爸打你、是虐待你’的想法。”張先生說,從此以后,“爸爸虐待我”就成了樂樂的口頭禪,而離家出走也成了樂樂的“保留節目”。

  就這樣,父子的“博弈”斷斷續續持續了近四年。

  事件的再次升級發生在今年年初,由于新搬進動遷安置房,樂樂的房間還沒來得及布置,張先生便讓孩子和自己同睡一張床。但是樂樂上床的時候沒有洗漱,這又引得張先生有些不滿。

  “我說,不洗腳就別和我睡覺,然后就催他去洗漱。”張先生說,因為這場“洗漱風波”,樂樂隔天連學校都不去了,過起了“流浪生活”,“后來我讓他去上學,他就哭,死活都不去,我也拿他沒辦法。”

  從此之后,樂樂總是一出門就呆上兩三天,回家時也是民警或者居委干部、保安“護送”回家的:要是張先生在家,樂樂便躺在床上賴著不肯起來——裝睡,只要張先生稍微出個門,樂樂便會“逃”出去,一走又是好幾天。

  有一次,張先生“瞇”了個午覺,樂樂留下一張字條,上面寫著,“爸爸我出去玩一會兒” 。哪知道這個“一會兒”就是兩天兩夜,最后也是警察把他送回家的。

  在張先生眼里,樂樂也并不是不想回家,問題出在孩子沒有時間概念:“他說白了就是有點‘傻’,到點吃晚飯了也不回家,天黑了也不回家,以前小時候也是,他玩累了,就隨便在小區樹林底下或者草叢里面睡了。”

  “以前我也找,但是這個事情發生得太頻繁了,派出所我也報過案,后來我都成派出所老熟人了,我都不好意思再去找了。你讓我挨家挨戶找,也不現實。不過,我也不擔心他,他絕對不敢跑出前后兩個小區的,我心里有底的。”張先生嘴里說“自己不擔心、不著急”,但能感覺到,他心里還是一直懸著的。

  “前兩天,樂樂和一個小女孩打鬧,他把女孩推到河里了,后來自己也掉進去了。我聽到也是很著急的,馬上就沖過去了,當時急得直接從橋上跳下去了,后來看到他沒事,我才放心。”張先生說,這次“落河事件”,其實就是網上流傳的“爸爸將兒子扔在河里”,事實和網上的傳言出入很大,張先生也是百般無奈。

  對于網上流傳“張先生虐待孩子,不給孩子吃飯”的說法,張先生同樣感到很委屈,“我以前跟他說,要把作業做完了才能吃飯,到他嘴里就成了,‘爸爸虐待我,不給我飯吃’。其實飯菜就放在桌子上,他自己愛吃不吃啊。”

  對于樂樂現在的狀況,張先生感到很無奈,也很無力,他打算走法律程序,將孩子的監護人換成孩子媽媽。

  樂樂:

  “我很小時就對爸爸一點愛都沒有了”

  相比于張先生的心力憔悴,11歲的樂樂并不知道,網上有近千人對他的照片發表了評論。坐在派出所辦事大廳的他,悠然地喝著一瓶奶茶,手里擺弄著一包膨化零食。看到記者,樂樂熱情打著招呼,機靈的樣子絲毫沒有張先生所說的“傻”樣。

  當記者向樂樂詢問21日早上事情發生的經過時,樂樂稱,自己當時已經離家出走兩天兩夜了,一直沒有進食,睡在路中央是因為餓暈了,而身上的泥印子,是因為之前失足摔倒造成的,他一邊說,還一邊向記者展示自己手上的小傷口。

  提到父親,樂樂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他說:“我很小的時候就對爸爸一點愛都沒有了。”

  對于父親是否曾經虐待自己,樂樂有些閃爍其詞,只說爸爸態度很兇,有時候會打自己,有時候還不給飯吃,感覺家里沒有溫暖。

  當記者再次追問,是否無飯可吃的問題時,樂樂又改口說,家里的飯菜都涼了,自己又有胃病,吃不了涼的飯菜。

  同時,樂樂還說,除了爸爸,奶奶也對自己也不好,他感覺不到兩個人對自己的關心:“我喜歡媽媽,我想跟媽媽生活在一起,可是媽媽的新老公又不喜歡我。”

  家里沒有溫暖,樂樂自稱在學校里也沒找到安全感。“大家都不跟我玩,有一次,有個轉學來的新同學,我和他好好相處,旁邊的同學就‘陰陽怪調’的,后來新同學也不跟我玩了。”樂樂說著話,眼眶有些濕潤。“我回家跟爸爸講,他就說,誰要跟我一起玩啊?”

  在與樂樂的談話中,記者發現,他的用詞十分成熟,“風氣”、“煽動”等詞語,實在不像一個11歲小男孩說出來的。

  說起“流浪”的原因,樂樂起先始終不正面回答,只是說“晚上不回家因為外面風涼啊”。后來,說到學校,說到朋友,他才說,“在外面玩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我的‘丑事’,小朋友也愿意跟我玩,不會像之前那么孤獨。”

  他還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天晚上他在小區晃悠,看到綠化里有手機的光。他過去看見一個大小孩在那里玩手機游戲,就在跟前看了一會兒。后來,和這個17歲的哥哥聊天,哥哥聽了他的遭遇,很同情他,就騎電瓶車帶他去很遠的一個網吧上網,幫他刷了身份證,付了錢以后就離開了。樂樂說,自那以后,他們兩個就沒有再遇見過,但他很想念那個哥哥。

  他甚至說,之所以選擇“流浪”,是自己對于爸爸的反擊。

  除了流浪,他還在學校和家里還干出過很多出格的“大事”。在學校,不做作業、打架、破環公物是常有的事;在家里,他曾經點火燒蛇皮袋,高空擲物到有人乘坐的小車車頂。

  反正,一切爸爸讓做的事,他就不做;爸爸不讓做的事他就偏做,“我是有點報復心態吧,我就要跟爸爸反著來”。

  談到未來,樂樂滿不在乎地說,“回家之后我還要逃出來,反正我爸也不在乎我的死活。”

  “任何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問題累累的家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男孩屢次離家出走的背后,折射了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希望樂樂和家人能打開心結、消除隔閡,

  希望他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