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濰坊6月13日訊 一大早,在濰坊市奎文區民生街社區的大門旁,一位騎著三輪車、頭戴灰色太陽帽、自帶清潔工具的阿姨會準時出現在這里。停下車子之后,她動作嫻熟地拿起大掃帚,從街頭到巷尾,一米一米地認真打掃著馬路。一天一天,小區的居民漸漸地和她熟絡起來,當路過她跟前時,一聲聲親切的“譚大姨”脫口而出,她也笑著回應著每一句問候。記者了解到,民生街社區屬于老舊小區,而這位“譚大姨”既不是小區的保潔人員,也不是環衛工人。她為何每天都到這個小區掃馬路?她究竟是誰?

  退休工人天天免費掃馬路 帶領近200名志愿者做好事

  帶著疑問,記者在民生街社區找到了居民口中的“譚大姨”。原來,“譚大姨”名叫譚瑞霞,今年已有57歲,目前已退休。看到周邊老舊小區環境不盡人意,譚瑞霞坐不住了,于是就天天無償地為這些小區打掃衛生。跟隨她一起來清掃社區道路的“姐妹們”是她隊上的志愿者。每天,志愿者們在周邊9個社區同時展開義務清掃活動,每個社區由就近的志愿者包靠,不僅要按時到場,而且還得清理干凈。就這樣,從2012年開始,譚瑞霞不僅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務隊,而且將全隊志愿者人數逐漸擴充到了近200人。

譚瑞霞每天都堅持干的事,就是無償替老舊小區打掃衛生。譚瑞霞每天都堅持干的事,就是無償替老舊小區打掃衛生。

  “我們來免費為社區掃馬路可以說是風雨無阻,天天堅持,只為居民們能有一個好的居住環境。”譚瑞霞告訴記者,“沒想到支持我的人還特別多,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干勁十足,沒一個喊苦喊累的。就這樣,我們大家伙就把這一件事堅持干了好幾年,一直到現在。”在譚瑞霞看來,別人退休后,為了鍛煉身體,或去跳廣場舞,或去沿街散步,而她天天打掃馬路也能鍛煉身體。給社區打掃馬路,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造福他人,何樂不為?于是,她就這樣堅持了下來。

  怕別人家斷水斷電 她自愿拿出7000元退休金每月按時墊付

  在與譚瑞霞的溝通中,記者了解到,替社區居民打掃衛生,只是她每天忙碌著的眾多事務中的一項。在多年的義務勞動中,她得知,一些沒有實現一戶一表改造的小區經常因水費湊不齊而被強制斷水。在一些小區,由于管道老化,自來水跑冒滴漏的現象時有發生。總表一個數,各戶分表加起來又是另一個數,中間的“差額”沒人買單,這水費就湊不齊。一旦水費交不上,那整棟樓,甚至一連幾棟樓都會面臨被強制停水的窘境。為了讓居民用上“放心水”,譚瑞霞又承擔起了“物業”的職責。“我從退休金里總共擠出了7000元,和隊上其他3個人一共湊了12000元的墊付資金,專門拿來給沒有實現一戶一表改造的居民樓墊付水電費。”譚瑞霞告訴記者,“每個月,我們都會先到自來水公司和供電公司替居民把水電費交齊,別影響他們正常用水用電。然后,居民再把錢交給我們。”譚瑞霞信得過他們,他們更信得過譚瑞霞,于是,譚瑞霞又把這件“閑事”扛到了自己肩上。

  記者提出了疑問,一旦總管道漏水,總表計量出來的水費會遠遠高于各戶分表計量水費之和,那這部分差額該由誰出?“我來出。”譚瑞霞笑著說,“從墊付水電費開始,我每個月都會倒貼錢,少的時候300多元,最多的一個月我貼上了1700多塊錢。”記者了解到,譚瑞霞每個月的工資僅有2270元,如果一下子拿出1700多元給別人補齊水電費,那她當月只剩500多元錢用于日常開銷。面對這筆怎么算也賠本的賬,譚瑞霞淡然一笑,只說了一句:“沒事,錢夠用。”

  從下崗工人到山東好人 她以善行感動著身邊每個人

  為了別的小區干凈整潔,譚瑞霞堅持每天無償勞動;為了別人家能正常用水用電,每個月她就是倒貼錢也要把水電費湊齊。她堅持多年這么做,家人持何態度?

山東好人譚瑞霞山東好人譚瑞霞

  記者了解到,對于她的無償付出,老伴和孩子們都表示“百分百支持”。原來,譚瑞霞有一個特殊的家庭,背后有著感人至深的故事。她46歲下崗,曾靠打零工補貼家用;她原本只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她又收養了大伯哥和大姑姐家的四個孩子;她只身趕往北川、玉樹地震災區做志愿者,無償捐出錢物;她已是6個孩子的媽媽,但卻又有70多個孩子喊她“媽媽”……身在濰坊,心系天下。譚瑞霞以多年善舉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和好評。她曾榮獲全國優秀志愿服務者,全省道德模范,山東好人、濰坊好人,奎文百佳先模人物,北苑街道的“好媽媽”、“社會公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頭發花白、皮膚粗糙、性格豁達、心地善良……如果不是近距離了解,很難想象面前這位普通的退休女工人曾在如此之多的“公益時刻”留下珍貴的足跡;很難想象她曾親身趕赴地震災區,用愛心溫暖他人;很難想象她在生活最為艱難之時仍堅持踐行公益;很難想象她在收獲如此之多的榮譽之后仍甘于平凡。如今,譚瑞霞還有了一個特殊的任務,她已加入到各地公益巡講的隊伍當中去,用樸實的語言將一段段不凡的經歷分享給大家,讓更多人和她一樣,加入到無私幫助他人的公益大家庭中來。

  閃電新聞記者 李楊 濰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