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和海灣,就像一道天塹將大陸與大陸、大陸與海島、海島與海島之間隔開,這給人們的生活、旅行帶來許多不便。于是,人們設計建造接通海峽兩岸的海底隧道。海底隧道不占地,不妨礙航行,不影響生態環境,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峽通道。目前,全世界已建成和計劃建設的海底隧道有20多條,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西歐、中國等地區。
[世界第一長]日本青函海底隧道
全長53.86公里 一條隧道挖了12年
長久以來,日本本州的青森與北海道的函館兩地隔海相望,中間橫著水深流急的津輕海峽。兩地的旅客往返和貨運,除了飛機以外,就只能靠海上輪渡。從青森到海峽對岸的函館,海上航行要4.5小時,到了臺風季節,每年至少要中斷海運80次。
1971年4月正式動工開挖主隧道。經過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南起青森縣今別町濱名,北至北海道知內町湯里,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的先導坑道終于打通了。 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車。
青函隧道由3條隧道組成。主隧道全長53.86公里,其中海底部分23.3公里。除主隧道外,還有兩條輔助坑道:一是調查海底地質用的先導坑道;二是搬運器材和運出砂石的作業坑道。現在,先導坑道用于換氣和排水。漏到隧道的海水會被引到先導坑道的水槽,然后再用高壓泵排出。作業坑道則用作列車修理和軌道維修的場所。
隧道兩端陸地設有兩個海底車站,作為隧道平時的維護機房,遇到重大事件時,則可以作為緊急避難所。往來隧道間最著名的列車全車披著哆啦A夢彩繪。
[世界第二長]英法海底隧道
海底段世界最長 建設耗資約100億英鎊
英法海底隧道又稱英吉利海峽隧道或歐洲隧道,是一條把英國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連接起來的鐵路隧道,于1994年5月6日建成。
它由三條長53公里的平行隧道組成,其中海底段的隧道長度為38公里,是世界第二長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兩條鐵路洞襯砌后的直徑為7.6米,開挖洞徑為8.36~8.78米;中間一條后勤服務洞襯砌后的直徑為4.8米,開挖洞徑為5.38~5.77米。
從1986年2月12日法、英兩國簽訂關于隧道連接的坎特布利條約(Treaty of Canterbury)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車,歷時8年多,耗資約100億英鎊(約150億美元),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資本建造的工程項目。
通過隧道的火車有長途火車、專載公路貨車的區間火車、載運其他公路車輛(像是大客車、一般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的區間火車。均由2臺機車牽引,每臺機車功率為7600馬力,平均最高時速為140公里。隧道由歐洲隧道公司經營,但因為隧道建造費用極高,所以債務沉重。
倫敦至巴黎3小時 每年旅客達1800萬人隧道啟用后,倫敦至巴黎只需3小時即可到達。而從倫敦飛到巴黎,航程一般也需要3小時左右,事先還要訂票。經隧道乘火車,時間一樣,卻省去了不少麻煩。
據英國鐵路當局估算,每年通過隧道的旅客人數達1800萬人,貨運達800萬噸。
在1994年5月6日英法海底隧道的通車典禮上,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隧道兩端法國的加來和英國的福克斯頓共同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剪彩儀式。兩國元首在剪彩典禮上發表了講話。密特朗說,兩個世紀的理想實現了,他本人和法國人民都為這一工程的實現而感到高興。這一工程將促進歐洲統一建設,英法兩國之間所做的事不會使歐洲其他地方感到無動于衷。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說,這是第一次英法兩國元首不是乘船,也不是乘飛機來會面的。她希望海底隧道能增加兩國人民間的相互吸引力,希望兩國繼續進行共同的事業。
打造最安全的通道 每隔1.75公里就有一個監測器英法海底隧道的規劃設計把施工和運行安全放在極為重要的地位。之所以不采用一條大跨度雙線鐵路共用隧洞,是為了減小海底施工的風險,提高運行、維護的可靠性。在兩條單線鐵路洞之間是后勤服務洞,每間距375米設置直徑為3.3米的橫向通道與兩個主洞連接,連接處有防火撤離門。
后勤服務洞的主要功能是,在隧道全長范圍內提供正常維護和緊急撤離的通道。在接到命令后,它可在90分鐘內將全部人員從隧道和列車中撤到地面。它還是向主洞提供新鮮空氣的通道,并保持其氣壓始終高于主洞,使主洞中的煙氣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侵入后勤服務洞。后勤服務洞在施工期間是領先掘進的,這為主洞的掘進提供了詳盡的地質資料,對保證安全施工有重要意義。
此外,隧道的運輸、供電、照明、供水、冷卻、排水、通風、通訊、防火等系統都充分考慮了緊急備用的要求。
為使隧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通道,歐洲隧道公司在隧道內安裝了大量先進的安全裝置,僅用于隧道運營管理的控制和信息交流系統就有3套。此外,還備有自動滅火裝置、防震系統,修建了防彈墻、安全通道,甚至設置了動物捕捉器,以對付因迷路而闖入隧道的動物。隧道每隔1.75公里就安置一個監測器,隨時測定溫度、煙塵及一氧化碳的含量。
世界其他海底隧道
日本新關門海底隧道
全長近19公里,其中0.88公里在海底。 1970年3月開工,1974年4月建成通車。
丹麥大海峽隧道
跨越丹麥非英島與西蘭島之間的大海峽公路、鐵路越海線工程長18公里,它替代使用多年的輪渡。工程包括:連接非英島與斯普羅小島的一座長6.6公里的公鐵兩用大橋以及連接斯普羅小島與西蘭島的一座長7.26公里的鐵路隧道和與隧道平行的一座長 8公里的公路橋。
東京灣橫斷公路隧道
東京灣橫斷公路是橫貫東京灣中央的公路,與東京灣沿岸公路、東京外圍環形公路、首都圈中央聯絡公路等成為一體,構成首都圈的大范圍干線公路網。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早的海底隧道
世界上最早的海底隧道建成于1942年,日本在本州的下關和九州的北九州市之間修筑了一條長6.3公里的海底隧道關門海峽隧道。
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底隧道
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底隧道在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海底隧道是三條間斷的海底隧道,包括港九中線隧道、港九東線隧道和西線隧道,它們越過維多利亞海灣,把港島與九龍半島連接起來。每天流量約40萬車次。
世界上最長的沉入式隧道
世界上最長、最深的沉入式隧道是美國舊金山灣海底隧道,海底部分長達5.8公里。這條隧道共由57段組成,是美國舊金山灣區捷運交通系統的一部分。
世界上海底隧道最多的國家世界上海底隧道最多的國家是挪威。挪威有較長的海岸線及大量的峽灣與島嶼,大多數人生活在海岸四周,因此修建了較多的海底隧道。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已建成約20多座海底隧道,總長約13公里,主要是公路隧道。
我國內地第一條海底隧道
我國內地第一條海底隧道是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它把廈門市本島和大陸架翔安區連接起來。膠州灣隧道是繼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后,我國大陸開工建設的第二條海底隧道,隧道長度排名全國第一,世界第三。
那些設想中的海底隧道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征服自然障礙的信心和能力與日俱增。對于橫跨海底的隧道,不同時代的人們曾提出過各種偉大的設想。
白令海峽海底隧道
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亞和美國阿拉斯加之間的白令海峽,在冷戰時曾是前蘇聯和美國對峙的前沿地帶。但未來,這里也許會成為俄美之間交通的動脈。
在白令海峽修建海底隧道的設想是一名法國工程師在一個多世紀之前首次提出的。1905年,俄最后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批準修建白令海峽隧道。然而,隨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項宏偉計劃被迫擱淺。 1998年,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曾就建設白令海峽海底隧道問題接近于達成一致,但由于俄羅斯當年遭遇嚴重經濟危機,白令海峽海底隧道建設項目再次被擱置。
據測算,白令海峽海底隧道長103公里。海底隧道內除了供汽車通行的高速公路外,還將建有高速鐵路、多條輸油管線、光纜通訊線路和輸電線路等。建設白令海峽隧道將花費100億至120億美元,而整個運輸線路的總建設費用高達650億美元。

中韓海底隧道
雖然中韓海底隧道建設目前只是一個初步構想,但韓國已經有比較多的相關研究成果。韓國京畿開發研究院在研究報告中提出了隧道的三個可行性線路:即從韓國仁川到中國威海(距離341公里)、從韓國華城到中國威海(距離373公里)、從韓國平澤到中國威海(距離386公里)。
其中,從韓國平澤到中國威海區間水深較淺,最大水深只有73米,其余水深僅為40米左右,具有技術可行性。韓國專家設想在水深較淺的韓國和中國沿岸各建造一個人工島,用橋梁連接陸地,而在中部開鑿海底隧道。此外,在海底隧道的中間再建造一個規模較大的人工島,將其開發成旅游勝地。
如果中韓海底隧道使兩國高速鐵路連接起來,從首爾到上海和北京只要5個小時左右,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經濟圈。如果海底隧道正式開通,2020年有望運輸2160萬人次的游客和1770萬噸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