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同仁堂少東家、樂家第12代傳人樂鏡宇捐山東候補道來到濟南,受山東巡撫楊士驤委托,籌辦“山東官藥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位于院前大街的“山東官藥局”成立,樂鏡宇出任官藥局總辦。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樂鏡宇出資2000大洋,購得了山東官藥局承受權,更名為“宏濟堂藥店”。他感悟趵突泉東流水云霧潤蒸,甘甜清冽,聚精納氣之靈秀,于宣統元年(1909年),在濟南府西門外趵突泉東流水開設“宏濟阿膠廠”。《大宅門》中白七爺在濟南創辦的" 瀧膠莊"原型即這座宏濟堂阿膠廠。

樂鏡宇對阿膠質量要求甚高,為此不怕費工費料,務求精良。膠廠開辦初期,樂鏡宇鑒于當時藥業行中銷售的阿膠,都有驢皮腥穢氣味。為解決此問題及提高功效,他潛心揣摩歷代相關文獻,遍訪制作阿膠的名家高人,研制出了制作阿膠的獨特配方,又從陽谷縣聘請膠工劉懷安等人來濟南熬制。樂鏡宇為做出上品阿膠,在總結千年熬膠經驗的基礎上反復試驗,不計工、料,終于創出了“九晝夜精提精煉法” (即“九提九炙法”)。依此方此法熬制成的宏濟堂東流水阿膠,因質地純正、色如琥珀、氣味甘香、療效顯著,一經銷用,聲譽鵲起。再有,原來的阿膠內不加藥料,系純皮膠,但樂鏡宇加入當歸等滋補性藥料及陳皮、甘草等調味藥料,還加入貴重藥材,如參茸膠加入人參、鹿茸等名貴藥材,龜板膠用河龜板,鱉甲膠則用河鱉之甲等,使得阿膠療效大增。宏濟堂東流水阿膠自誕生之日起,其“產品成色之佳、效力之宏都超過了東阿、陽谷產品”(《濟南中醫藥志》)。
宏濟堂東流水阿膠一出世,即被定為皇家專用品,有隆裕皇后的“手折子”,被清皇宮奉為珍品“九天貢膠”(因九晝夜精提精煉而得名)。當年宏濟堂進宮送藥的“折子”至今仍珍藏于山東宏濟堂博物館。民國三年(1914年),宏濟堂東流水阿膠獲“山東物產博覽會最優等金牌褒獎”;同年,又獲鐵道部實業部頒發之“超等”獎狀,這是當時華夏制造業之最高褒獎;1915年,宏濟堂東流水阿膠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優等金牌獎,被時人譽為“國膠”。宏濟堂東流水阿膠是第一個邁出國門、獲國際金獎的中藥制品,由此開創了阿膠行業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掀開了中國醫藥史上輝煌的一頁,也奠定了中國阿膠的創始品牌。

宏濟堂東流水阿膠以其純正的原料、正宗的生產工藝和神奇的療效聞名四方、享譽國內外。
據《濟南中醫藥志》載,“宏濟堂的阿膠在國內銷于上海、廣州、浙江、福建、安徽等省,在國外行銷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日本等國。當時阿膠市場幾為宏濟堂東流水所獨占。”
當時,宏濟堂東流水阿膠被作為珍貴禮品饋贈國外友人,許多海外僑胞都專門郵購。當年,在濟南萬紫巷居住的一個日本商人曾購得大量宏濟堂東流水阿膠運銷日本,得到日本海關特許進口,其他中成藥則不許進口。
據史料記載,無論晚清還是民國,曾有多位歷史人物使用過宏濟堂阿膠廠生產的東流水阿膠。
同治狀元、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陸潤庠,對東流水阿膠極為推崇。他曾為宏濟堂題寫“榮寶齋”牌匾,并不惜筆墨,為主要載有東流水九天貢膠的《宏濟堂藥目》作序,還把以東流水九天貢膠基料制作的阿膠龜元膏譽為“養生之要藥”。
晚清名臣、曾任山東巡撫的楊士驤,不僅將東流水阿膠作為貴重禮品贈送親朋好友,還向宮廷推薦并被御用,并親自為《宏濟堂藥目》寫了序言。此外,楊士驤還把宏濟堂東流水阿膠贈送給袁世凱養病使用,并深受袁的喜愛,將其作為常年養生的必備藥物。對有功下屬,袁世凱將東流水阿膠作為“崇高之物”獎勵。
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雖農家出身,而且廉潔自律,一生不置產、不貪污、不索賄、不受賄,但他也非常喜歡東流水阿膠。據傳,每年其母親做壽時,原濟南東萊銀行劉東家都為吳捎來兩盒宏濟堂的“東流水貢膠”和兩盒“宏濟大補膏”(阿膠龜元膏)。吳佩孚都會非常高興地收下,并為“宏濟大補膏”題字“名號、名方、名膏滋”。
上世紀30年代曾任山東省政府主席的韓復榘,在任期間曾將“東流水九天貢膠”作為省政府的專用禮品,結交各方上層人物。他曾將兩盒“東流水九天貢膠”作為獎品,獎勵給為山東省國民教育做出貢獻的梁漱溟先生,更是將東流水九天貢膠作為山東、濟南的特別國寶,贈送給蔣介石、宋美齡夫婦。
山東宏濟堂阿膠有限公司溫馨提示:全國服務熱線:400-658-1909
天貓旗艦店:http://dongliushui.tm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