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本科院校已達55所 其中11所為民辦本科院校
三所民辦本科正式入列后,我省2014年具有普通高校招生資格的本科院校已達55所,其中44所為公辦本科,11所為民辦本科。記者注意到,55所本科高校中,2000年以來更名的就有39所之多。如果再往前追溯,就會發現55所本科高;径冀洑v過各種變遷。
改建或更名多數改的很成功
記者注意到,大學改建或更名,多數改的很成功。像山東大學,就是2000年7月由原山東大學、原山東醫科大學、原山東工業大學合并組建而來的。中國海洋大學,在2002年以前還叫“青島海洋大學”。冠上“中國”之后,立馬高端大氣起來。
另一所雖然不是冠名“中國”,但改名也很成功的,當屬青島農業大學。2007年4月以前,這所學校還在萊陽,叫“萊陽農學院”。遷址青島后,搖身變為“青島農業大學”,占盡地域優勢。“青島化工學院”2002年3月更名為“青島科技大學”之后,也立刻高端起來。
當然,也有的高校校名越改越小,像山東工商學院,前身是“中國煤炭經濟學院”,2003年更名為“山東工商學院”。這一改,學校檔次給人感覺掉了好幾格。不過,該校相關人士無奈表示,如此更換校名,并非他們所愿。
有的大學改著改著把特色丟了
在強調高!疤厣l展”的當下,恐怕有的高校為當初的盲目改名悔青了腸子。歷數更過名的本科高校,不難發現,有的高校為了朝著綜合性大學發展,將學校的特色給改丟了。比如前身為聊城師范學院的聊城大學、前身為煙臺師范大學的魯東大學,當然還包括一大批地方院校,比如菏澤學院、棗莊學院、濟寧學院、濱州學院等。這些學校更名前都是師范類特色。如果說聊城大學、魯東大學在更名后仍能堅守師范類特色的話,一部分地方院校由于辦學資金有限,學科、專業設置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造成了畢業生的就業困難。按照教育部規劃,下一步,這部分地方院?赡芤驊眯痛髮W或職業院校轉型。
新升格本科更注重特色發展
最近幾年升格的本科院校,已經開始有意識“糾偏”——學校名稱不再追求高大上,而更追求特色;學科定位更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比如山東財經大學,在2012年6月由原山東經濟學院與原山東財政學院合并組建時,保留了學校特色“財經”; 齊魯工業大學,2013年由山東輕工業學院更名而來時,也保留了學校的“工業”特色; 就連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在2013年由山東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升格為本科時,也保留了學校的“農業”特色;剛剛由曲阜師范大學杏壇學院轉型而來的齊魯理工學院,也在校名上強調學校的“理工”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