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弟飛天 張曉光大姐看發(fā)射落淚
昨天下午,錦州黑山張鳳蘭家的四間磚房擠滿至親好友,村里人都覺得臉上有光
“成功了!成功了!”屋子里響起一片叫好聲和掌聲,而張曉光的姐姐張鳳蘭眼睛漸漸地紅了……15年,從弟弟入選航天員到飛天成功,這位樸實的農(nóng)民知道這一切來之不易。這一天,張曉光的至親好友擠在張鳳蘭的四間磚房里,一起圍在電視機前見證了神舟十號升天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農(nóng)家院里走出航天員
6月11日14時30分,沈陽晚報、沈陽網(wǎng)記者驅(qū)車駛?cè)肓隋\州黑山境內(nèi)。進入白廠門鎮(zhèn)城西村以后,記者找到一位大姐詢問欽差溝怎么走。“是去航天員家不?你順著大道往前走,看到一個加油站拐進去就是了。”大姐看了看采訪車后笑著說,小小的欽差溝能出一位航天員,大家都覺得臉上有光。
通往欽差溝只有一條小路,但修得十分平整。穿過小路沒多遠,十幾輛汽車停在一個大院門前,這里就是張鳳蘭家。“歡迎!歡迎!”張鳳蘭熱情地與記者握手。因為一直關(guān)注張曉光,沈陽晚報和沈陽網(wǎng)早已經(jīng)是張家的老朋友。四間屋全都用來招待近村和遠道來的客人,炕上隨意地擺放著成袋的瓜子,大家有說有笑邊嗑瓜子邊聊天。
“我小時候就覺得我這老弟弟長大后能有出息!”張曉光的大哥張曉春咧著嘴,笑起來十分憨厚。“為啥?因為我弟弟從小就愛學習,停電了還點蠟看書。”張曉春說,從弟弟當上航天員的那一刻,他就想到弟弟絕對會有進入太空的這一天。
兄弟倆三年沒見過面
“神十”升空這天,正好是張曉光父親78歲生日。張曉光的老父親幾天前已到北京為兒子餞行。而留在黑山老家的大姐和大哥卻都有三年沒見到弟弟了。“我?guī)缀鯊膩聿唤o他打電話,因為我不知道他什么時候訓練,不想打擾他。”張曉春說,每次都是弟弟主動給他打電話,兄弟兩人的話不多,但卻從未感到疏遠。
張曉春說,這個弟弟有出息,已經(jīng)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兩個姐姐的孩子,還有我的孩子全都考上了大學。我們條件都不好,他一個人供出我們家三個大學生。”
當有記者問到,有沒有什么話想對弟弟說時,張曉春笑道:“他到時候關(guān)艙門了,啥也看不見!”這番話引起一陣笑聲。又有記者問,如果張曉光在太空中與家人進行連線,會和家人說些什么。張曉春又笑著說:“這個是秘密,我現(xiàn)在不能說,不能告訴你們!”
在張曉光的外甥劉吉看來,舅舅是一個活潑而又溫情的人。“我每次去北京看他,他都帶我出去玩。”劉吉說,“老舅平時很忙,很少有時間陪孩子。有一次,他難得休假,凌晨3點鐘到北京歡樂谷去排隊買票帶我弟弟(張曉光的兒子)去玩。而今年弟弟就要中考了,差不多就在老舅返航的時候。相信他們都能取得成功!”
好友相約返航后一醉方休
因為兩毛錢路費而被張曉光稱為恩人的劉英福昨日也早早來到大姐家,和大姐一左一右坐在離電視機最近的位置。“我倆從2003年重逢后,10年來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每次曉光到我這,或者我去他那,我們總要一起吃飯。曉光的酒量其實特別好,如果放開喝,一斤半白酒不成問題。可是,由于鍛煉的緣故,他一直不肯放開喝。等曉光回來,我第一時間飛到北京,一定與他一醉方休!”
接近17時38分,發(fā)射進入了最后階段。大家全都屏住呼吸盯著電視機。隨著飛船騰空而起,每一秒鐘都顯得十分漫長。直至直播間里傳來掌聲,全屋的人都開始沸騰起來,“成功了!太好了!”不知何時,大姐張鳳蘭的眼淚涌了出來,“快點扶我出去。”大姐輕聲地跟家人說。看見記者將鏡頭對準了她,張鳳蘭不好意思地擺擺手,“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如果不是國家和身邊這么多人一直幫助他,他也不會走到今天!”隨后,張鳳蘭家門外響起了鑼鼓聲與鞭炮聲。張鳳蘭挨個感謝,“把大家都麻煩來了,你們都辛苦了,我替他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