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王云帆
怎樣的教育,都無法清除教師群體中可能隱藏的個別“色老師”。有侵害者潛伏,就要有反潛伏。校園性侵害的及時發現機制因而顯得格外重要。
深圳寶安福永景山實驗學校一名班主任涉嫌把多名14歲女生叫到辦公室,關閉房門看黃片。這一事件日前持續發酵,并引來了眾多網友圍觀。5月20日傍晚,寶安公安分局發布消息稱,嫌疑人李某因涉嫌猥褻兒童已被警方刑拘。
該教師的罪責,還有待公安司法機關的調查。但就校園性侵害來講,猥褻和強奸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從預防的角度,預防猥褻更顯重要,因為強制性行為往往是從強制猥褻開始的。
預防校園性侵害,關鍵在行動。既是在校園內發生的性侵害,校方責任自然是第一位的。深圳寶安福永景山實驗學校在該涉嫌猥褻事件發生后,校長仍在為學校辯護,稱“李老師平時為人忠厚老實,校方此前并未發現他有什么異常”,這種態度令人扼腕。而寶安區教育局和福永街道獲悉后,除了通報批評和整頓,還決定對該校所有老師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師德師風教育。
這些應景的整頓和教育有無作用,暫不可考。但怎樣的教育,都無法清除教師群體中可能隱藏的個別“色老師”。有侵害者潛伏,就要有反潛伏。校園性侵害的及時發現機制因而顯得格外重要。
最能發現校園性侵害的當然是學生。但學生心智不成熟,易受侵害人的控制。這又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來對校園反性侵不力進行反制。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既然要防范性侵害,首先就應讓孩子們懂得什么樣的行為是性侵害。至少他們應該知道,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不能讓別人隨便觸摸,或不能讓異性接觸。而如果學校領導或老師對學生實施了這些觸摸或接觸,學生應學會拒絕并及時告訴家長。打破學生對老師的盲目信任,也是家長的責任。
我國的中小學校園里,性侵害預防教育普遍落后。鄉村比城市尤甚。不久前,貴州畢節一男教師被曝強奸女學生,據家長統計至少涉及12名女生。受害女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家長常年在外打工。這些嚴重缺失家庭教育的孩子們,在抵抗校園性侵害方面,更顯弱勢,也更需要社會的扶助和政府的關愛。
(原標題:防御“色老師”需要社會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