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國務院公布的《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短短的一句表述,讓沉寂多時的渤海跨海通道項目再次成為各方熱議的焦點。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透露,煙大海底隧道的方案將會在半個月內,以一個總報告和12個分報告的形式,以中國工程院的名義上報國務院。據(jù)悉,隧道全長123-126公里,隧道內將由動車執(zhí)行運輸任務。(8月31日《新京報》)
實事求是地說,無論是現(xiàn)有的鐵路還是公路,從大連半島繞行山海關到山東煙臺,確實距離較遠、花費較高。正因此,在渤海海底建設隧道,聯(lián)通大連和煙臺,至少從設想上說是非常合理的。這個構想已經(jīng)有很多年,但因為建設成本、技術難度、實際經(jīng)濟價值等原因,構想始終只是構想,一直沒能付諸實施。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對于大連及周邊地區(qū)、煙臺及周邊地區(qū)而言,經(jīng)濟、物流和客運往來越來越大。中國快速鐵路里程突飛猛進,各類高難度的橋梁、隧道數(shù)不勝數(shù),建設煙大海底隧道至少從技術上看,問題應該不大。
最近兩三年,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東北經(jīng)濟增速滑坡明顯。從國家層面而言,支持東北振興,實現(xiàn)區(qū)域均衡發(fā)展是很正常的。而通過交通、基礎設施投資,一方面可以拉動投資、刺激相關產業(yè)、解決更多就業(yè),另一方面也確實為東北和山東半島經(jīng)濟往來構建高速、快捷、相對便宜的交通物流網(wǎng)絡。
但建設煙大海底隧道,首先投資巨大,其次還要考慮環(huán)境影響和技術問題。再次,建設的必要性到底大不大,以及僅僅建設海底快速鐵路隧道,還是同步建設海底公路隧道,都有待進一步的討論和科學論證。而哪怕是按照最起碼的估算,煙大海底隧道的投資金額也比當年三峽工程還高。回溯一下就知道,當年三峽的建設往長了說,討論了近一百年;往短說,也有幾十年。而最后拍板,從程序上講可謂經(jīng)典,由全國人大投票來決定。
因此,毫無疑問。煙大海底隧道這樣如此大的工程,當然不能想當然,說建就建。不否認,山東、遼寧地方政府、官員和當?shù)厝舜蟠恚瑥淖约旱貐^(qū)的角度考慮,聯(lián)名提議建設煙大海底隧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作為科學機構的中國工程院,以單位名義上報國務院恐怕不妥。作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即煙大海底隧道)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項目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當然倡導建設這條隧道。也因為他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身份等原因,煙大海底隧道的方案,才有機會如此興師動眾,按王夢恕透露,半個月內,將以中國工程院的名義上報國務院。
我相信,中國工程院內部肯定意見也有不同,煙大海底隧道存在地質安全(地震影響)隱患、設計運力可能目前遠高于實際需求,近期建設的必要性存在爭議——這些問題,中國工程院的科學家們不可能沒有考慮過。畢竟,煙大海底隧道的建設,對于科學家而言首先是個科學問題,而且也是經(jīng)濟問題,還是程序問題。
作為中國行政級別最高、地位最顯赫的科研機構之一,中國工程院,應該實事求是、講求科學、講求程序,不能動輒以“院”的名義去呼吁建設一個工程。當然,構想和前期設計是沒有問題的,所謂思無涯,但行必須有制,程序和科學關絕對不能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