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純牛奶”也不是鮮奶,而只是奶粉沖兌而成,那么,消費者為什么非要你沖兌,而不能自己沖兌呢?這樣不是還能少喝點香精與添加劑嗎?如果真的90% 純牛奶只是奶粉沖兌而成,那么純牛奶作為一種牛奶產品形態的存在就完全失去了意義。因此,奶粉沖兌“純牛奶”注定只能是一條死路。
據《中 國經營報》報道,西部乳業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西南民族大學畜牧系教研室主任魏榮祿表示,國內的液態奶市場存在普遍的欺詐行為。他估計90%的純牛奶是奶粉沖兌而成,“里面添加了各種香精和添加劑”。
所謂“純牛奶”,顧名思義應該是純粹的鮮牛奶,沒有添加任何別的東西。事實上,在很多純牛奶包裝盒上的“配料”一欄,都煞有介事地標明是“鮮牛奶”或“純鮮牛奶”。如果爆料專家所言屬實,那么,顯然是對消費者嚴重的欺詐行為。當然,與三聚氰胺等毒牛奶事件不同,用奶粉沖兌而成的純牛奶并不一定存在質量問題,但是企業至少應該如實告知消費者,而不能刻意隱瞞,更不能故意讓消費者誤認為是鮮奶制造。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用奶粉沖兌而成的牛奶必須注明“還原乳”或者“復原乳”,這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起碼尊重。可反觀市場,極少有企業在產品上標注這樣的說明,更沒有標注奶粉占了多少比例,這叫消費者如何相信奶企的誠信品質?
這些年,國內奶企遭遇了嚴重的信任危機,尤其是在嬰幼兒奶粉市場,堪稱全面潰敗。中乳協等機構和相關專家不斷鼓吹“國產奶的品質優于進口”,要求消費者信任國產品牌。問題是,相關企業除了抱怨之外,并沒有做出多少實際的行動。如果吃一塹不能長一智,而是繼續欺騙消費者,還讓消費者如何再次信任你?
相比洋奶粉的泛濫,諸如液態奶等領域,國內奶企面臨的競爭壓力明顯要小。奶粉你可以買進口的 ,但液態奶目前只能買國產的,消費者能喝到怎樣的液態奶,純粹是國內奶企說了算。畢竟,巨大的市場需求擺在那里,即使歷經多次負面事件,國內奶企仍然牢牢掌控著液態奶市場。也許正是因為“我的地盤我做主”,使得奶粉沖兌而成的“純牛奶”橫行于世。
可問題是,既然“純牛奶”也不是鮮奶,而只是奶粉沖兌而成,那么,消費者為什么非要你沖兌,而不能自己沖兌呢?這樣不是還能少喝點香精與添加劑嗎?如果真的90%純牛奶只是奶粉沖兌而成,那么純牛奶作為一種牛奶產品形態的存在就完全失去了意義。因此,奶粉沖兌“純牛奶”注定只能是一條死路。
不僅對純牛奶這種產品而言,這是一條死路;對于正在復蘇中的國內牛奶市場而言,同樣是一條死路。無論是添加三聚氰胺式的欺騙,還是奶粉沖兌“純牛奶”式的欺騙,歸根到底都是對消費者的欺騙;國內奶企如果不能以品質與誠信立身,必然在未來的競爭中被消費者拋棄,相關企業不能沒有這樣的危機感。(作者系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