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需要儒商,企業家應該積極向儒商的標準靠攏。在18日下午舉行的“新時代的儒商精神”高峰論壇上,顏炳罡、姚中秋、高超群3位登臺演講的專家,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同時給到會企業家代表指點:如何成為儒商。
顏炳罡:一手執《論語》,一手拿算盤
“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是‘中國夢’的夢圓之時,如果只有經濟、軍事、科技等這些硬實力的復興,而沒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等軟實力的復興,這樣的‘中國夢’是不圓滿的。”論壇上,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顏炳罡認為“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新儒商。
如何成就一名儒商?他提出,儒商是既儒且商,是商人中的特殊群體,用日本現代工商之父澀澤榮一的話說,就是一手拿著《論語》,一手拿著算盤的工商人士。《論語》代表著道德,算盤代表著謀利,道德仁義,是士魂,謀利需要商業的才干,是商才,由此而言,儒商是“士魂商才”。
顏炳罡認為,成就一名儒商至少要處理好三方面關系,即義利合一,以義為先;仁智合一,以仁統智;德才合一,以德統才。
姚中秋:中國人天生就是儒家
“中國商人創造了經濟奇跡。但是,中國至今并沒有形成具有世界地位的管理模式,也沒有世界級的企業家。為什么?”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姚中秋認為,中國商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短板,根源在于國人普遍缺乏中國身份之自覺,換言之,企業家沒有做自覺的中國人。
兩千多年來,儒家就是中國精神的守護者、闡明者,中國人天生就是儒家。只是,很多人對此不自覺,乃至于反感,這就是今日中國社會全部問題的根源所在。
姚中秋認為,只有通過儒家,企業家才能準確地理解中國人,從而合情合理地構建中國式企業。
那么,如何做儒商?姚中秋給出的答案是,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自由商人,也是第一位儒商的子貢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高超群:沒有德行,財富是危險的
“中國要崛起必須要有自己的、同時又是普世的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各國都是如此。應用儒家倫理的原因正在于建立普世的企業文化。”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戰略與管理》雜志執行主編高超群提出,對于沒有德行的企業家而言,財富是危險的。
論壇上,高超群闡釋了近代中國企業家對儒商精神的理解和探索。根據對清末到民國時期150位著名企業家的統計,80%的企業家明確提出過實業救國的主張。高超群認為,其實他們就是以天下為己任、兼濟天下的士人理想的翻版。高超群認為,今天這個時代與民國時代會有不同,但企業家的精神實質是一樣的。如今的企業家,非常需要這樣的精神。(記者董莉 李松 韓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