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4月18日電(記者程露 薛艷雯 梁愛平)中國西部陜西省西安市一家餐廳近日推出“待用快餐”,通過公眾自愿認購,給周圍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一頓免費餐飯。這種利用微博平臺傳播的“微公益”慈善活動很快傳播全國各地。
近年來,中國民間慈善活動快速發展,并自發地不斷創新適合普通公民參與的形式。
“待用快餐”是任職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的陳里于4月12日在微博上首倡的,陳里是中國官員中知名的“微博達人”,很快這項“微公益”的慈善活動通過微博和傳統媒體在全國擴散,北京、重慶、鄭州、蘭州、蘇州等地已有15家餐廳響應加入。
陳里說,“待用快餐”的概念來自于歐洲的“待用咖啡”,人們可以提前多付一兩杯咖啡的錢,把咖啡留給貧困的愛好者使用。“待用快餐”活動也是針對弱勢群體,希望給他們提供一份“尊嚴、體面”的救助。
“我將 待用快餐 的理念定位為 待用XX 的愛心系列活動”,陳里說,“從吃飯、穿衣到孩子的書包、作業本,甚至是游樂場門票,你能想象的一切都可包含在此系列之中。”
陳里發出倡議微博的當晚,西安御上文化廚房便要求加入,49歲的店長高文麒來自臺灣,他成為西安“待用快餐”店的第一個響應者。
御上文化廚房提供的“待用快餐”是標準的“臺式鹵肉飯套餐”,包含米飯、主菜“臺式鹵肉”、三種配菜并附湯。套餐定價為16元,待用快餐認購價10元,領用者取用時免費。
高文麒稱,所有購買和領用都有記錄,本子放在柜臺上,任何人隨時可以翻看。但為了維護取用者的尊嚴,取用時不做任何查證,也不留任何資料。
“這個活動的精神在于讓用餐的人很有尊嚴地得到幫助。”高文麒說。
除此規章制度之外,店內規定未取用的“待用快餐”累計達100份時,將暫停“待用快餐”的認購。每一位顧客最多認購兩份。
“第一天沒有人來,其實我還有點沮喪”,高文麒說,“這幾天來的人慢慢多了,但如何讓弱勢群體了解這個信息仍是一個挑戰,僅靠網絡渠道顯然不行,還需要多種方式宣傳讓需要的人知道。”
“我覺得 待用快餐 的理念非常有意義,于是也認領了兩份。”67歲的許獻文是第二次來到這家餐廳。老人是從報紙上看到消息的,決定親自來驗證一下。他腿腳不方便,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寬裕。
在中國各地,近年來平民慈善日漸普及。在西安經營餐館的廣東人何卓遠,從4年前就開始為孤寡老人崔育英提供“1元餐”,現在在他經營的店里,凡8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持社區證明,便可以購買煲仔飯、廣式炒粉等,費用僅需1元錢。
今年1月,浙江省溫州大學的數名學生在微博上發起“幫農民工訂火車票活動”,號召溫州放假的大學生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為許多農民工圓了回家夢。此外,在福建省晉江市、安徽合肥等地,也涌現出“愛心格子鋪”、“愛心儲蓄銀行”等新鮮事物。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說,隨著中國國民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公民希望能夠奉獻愛心幫助那些確實有困難的弱勢群體,時下在民間興起的各種各樣的“微公益”慈善活動,為“草根”們搭建了參與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動的平臺。
但賈西津也強調,民間的慈善活動還需要因勢利導和規范制度化。比如“待用快餐店最好能結成聯盟,制定規范,互相監督,因為慈善不能僅僅靠良心,還需要規范化和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