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著名書法家、中國書協會員、山東省書協第六屆理事、山東畫院高級畫師高岱與其愛女、青年書法家、山財大藝術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協會員,山東省書協副秘書長高遠博士一同走進文化視界,接受中華網山東&文化視界網的專訪。

屋外烈日炎炎,屋內茶韻輕揚。中華網山東&文化視界網董事長梁洪文以清茶會故友,三人雅聚一堂,共敘鄉情。大家互相分享近日趣聞,一同回憶往事舊友。

品茶過后,梁洪文董事長邀客參觀了中華藝術空間,欣賞名家畫作。參觀過程中,梁洪文董事長分享了很多書畫作品背后的故事與文化蘊涵。三人一同觀賞了中國南北畫派的作品,感嘆中國南北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的差異的影響,造就了中國山水畫藝術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隨后,三人來到采編中心,共同“云觀”了兩位書法家在網上發表的書法作品,高岱先生回憶起自己當時做作品展覽時的經歷,并說到,“書為心聲,作為一個書法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夠通過書法來表達自己的心性、情感,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受。”

參觀完展覽之后,一行人步入云間畫室,兩位書法家在此開始進行書法藝術創作。在云間畫室中,時間變得緩慢,氣氛也寧靜下來。在創作時,父女還時時探討交流字體的點畫、運筆與間架結構,他們仿佛與書法藝術融為一體。觀看兩位書法家的創作過程,大家也能夠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平靜和專注。他們通過書法傳遞了一種美的享受,這種感受讓人不禁沉浸其中。著名書法家魏啟后先生曾評價,“高岱用筆厚重質樸,沉酣遒邁,時時都蘊藏著流動生發的機趣。”高遠教授端莊典雅,書法理論研究與創作功底深厚,她的作品溫潤秀美,充滿了獨特的女性氣韻。
追根溯源,不忘初心
高岱先生在幾十年的書法道路上一直堅守著傳統,又不斷尋求創新與自我突破。他始終保持著對書法藝術的敬畏之心,深入地理解并傳承著書法的精髓。他對書體廣泛涉獵和深入研究,參以篆隸筆法,將古文字的厚重與質樸融入到自己的書法創作中,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的氣息。高岱先生講到,“90年代魏啟后先生告訴我,‘學書法還是要追根溯源,不忘初心,所以他給我題了一個齋號叫‘溯源堂’。’中華有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我們應該去追尋與探索,我們應該向古人學習,學習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崇尚自然本真,這也是我的書法觀念。”

傳統為魂,創新為翼
高遠教授是在山東高校任教的第一位女性書法博士。她有著扎實的書法功底與淵博的書法理論知識,她在《中國書法》《中國書法報》等國家級重要刊物上發表過諸多書法研究成果。她講到,“中國書法的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創新和書法的時代性緊密相關。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命題,無論繪畫還是書法都是如此。從藝術家個人而言,自王羲之開始,中國歷代的書法家雖然傳承于二王,但是他們仍然有自己的面目和語言,才能取得非同凡響的成就。但是從藝術家群體來說,一個藝術家又要具有時代性。清人梁巘就曾提到‘晉人書尚韻、唐人書尚法、宋人書尚意’,‘晉尚韻’,當時王氏、謝氏家族等很多重要家族的書法都體現出一種尚韻的情趣,一個時代的書法藝術共性是由這些書法家群體共同架構起來的。對當代書法來說,要想有所發展,要想鑄就新時代的輝煌,也需要創新。”

筆墨幼承家學深,揮毫點畫見真心
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岱先生對書法有著深厚的造詣,他對高遠教授的影響是非常深刻持久的,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對書法技藝的傳承上,更體現為一種對文化與精神的傳承。正值父親節,高遠教授向記者聊起父親高岱先生,“前段時間,父親在整理自己的書法作品,讓我非常受觸動。自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在每天完成本職工作后,回到家中就一直在寫字,筆耕不輟,為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父親自二十歲開始習書,他從早期學二王、米芾、黃庭堅,再到后來明代浪漫主義書家黃道周、倪元璐等人。不僅帖學,還有碑派的書法,像漢魏碑刻、鐘鼎銘文等他都臨習過,并在這基礎之上進行了自我創新。父親在百忙之中仍然對書法有很高的要求,有很執著的探索,這對我有著很深刻的影響。”她還講到,“我走上書法創作之路受到父親的影響很大。在父親的影響下,我自幼開始學習唐楷。到讀大學之后,我開始走向專業的研究書法的道路。后來我在書法當中,找到了性情與自我,也找到了自己的筆墨語言。書法塑造了我的人格,書法藝術也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后,三人攜書法作品合影留念,此次書法藝術盛宴完美結束。高岱先生與高遠教授的真摯父女之情讓人為之動容,他們的藝術成就和人生經歷,也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于書法藝術的創作和欣賞之中,他們共同推動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來源:文化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