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環節,更以產業鏈的形式成為制造業的“考場”。北京冬奧會正如火如荼,從中國第一輛雪蠟車到冬奧的配套健身器材、運動員服飾和專用靴、滑雪看臺……“山東制造”的身影隨處可見。
79項專利創造奇跡
由山東制造的中國首臺雪蠟車于2021年10月27日投入使用,在冬奧會期間這臺定制“專車”刷爆朋友圈。沒有參照、沒有借鑒,這輛“山東造”的雪蠟車僅用11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從無到有的驚艷亮相,更以79項專利創造“中國奇跡”。
這臺由中國重汽、泰山體育集團以及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等10余家魯企和機構共同參與研發制造的雪蠟車,自從進入崇禮越野滑雪中心賽區,就保持平均每天工作16小時左右的滿負荷狀態,每天提供200-300副雪板的打蠟服務,從未出現斷電、中斷使用等情況。

“一臺雪蠟車中可以說是融合了‘山東制造’的最高技術。車長超過15米,高4米多,從外觀來講,很多資深冰雪運動員都點贊說‘很震撼’。”2月10日,雪蠟車車長安澤濤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雪蠟車之所以“拉風”,也在于其含金量。該產品攻克雪板成型技術、雪板底部材料、冰刀鍍膜等關鍵技術,一舉打破了該領域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提升了我國在冬季運動及高端體育技術和體育裝備領域的科技水平。
安澤濤表示,為了體現綠色奧運的理念,中國重汽集團為這輛車配備了雙車頭,一臺是混合動力車頭,一臺是最新型的氫能源車頭。車頂采用了光伏能源設計,以節能環保又高效的方式保障賽事進行,整體性能和功能配置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除了進行打蠟的功能外,該產品專門設有熱身區,泰山體育設計開發了集運動員一站式自助體質檢測、智能專家評估、自動生成運動指導于一體的運動員評測、鍛煉的健身設備設施。這些器材設施使用了泰山體育自主研發的、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體育專用AI芯片。同時,泰山體育還為雪蠟車配備了我國首個登上奧運賽場的自主運動自行車品牌——“泰山瑞豹PARDUS”高端運動自行車,用于運動員熱身和體能服務。
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卞志良表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泰山體育以服務冬奧為己任、以科技創新為支撐,選調科技尖子,成立冰雪運動項目專項小組,集中力量研發冰雪項目產品,助力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推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山東造”雪蠟車的研制成功,是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聯合攻關項目指揮部統一協調下取得的,凝聚著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等眾多單位的心血,真正實現了“國內首創、世界領先、完全國產”。
打造亮麗風景線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萊州中華武校的武術健兒參演舞蹈《立春》,取得圓滿成功。這場規模宏大、極具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表演,讓全世界觀眾驚艷和動容。近日,這360多名參演學生和教練載譽而歸,正在進行健康檢測,準備寒假后開學。

2月10日,中華武校副校長臧華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講述了這4個月的組織和排練過程。“我們這次選拔參與開幕式的學生平均年齡16歲,前期在萊州隔離排練了兩個月,后期又到北京進行整體合練兩個月時間,用汗水和刻苦圓滿完成了冬奧會開幕式的大型演出項目。”臧華表示。

在《立春》的尾聲部分,發光桿由綠變白,一朵巨大的蒲公英在鳥巢中綻放,蒲公英的種子被播撒到各個角落,也包含著萬物復蘇的氣象。“這些分散的‘種子’在各個不同角度,除了相對常見的30度、90度,學生們還要清楚地理解175度、176度等更加‘刁鉆’的概念,對記憶和體力都是很大的挑戰。”臧華介紹,萊州中華武校的孩子們都是“身經百戰”,亞運會、全運會、春晚等大型舞臺上,均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中國體育代表團身著色彩鮮明、造型干練的服飾,腳踏簡約典雅的禮靴,這些都是山東企業匠心制作的。這身耀眼的“中國紅”禮服由迪尚集團和北京服裝學院合作研制,與之輝映的“冰雪白”禮靴則來自金猴集團。

迪尚集團副總經理朱洪韜介紹,禮服全部采用單人單版的方式量身定制,由工藝師、版型師等40余人組成技術攻關團隊,建立體態模型數據庫,每一位運動員都有量身定制的上百個指標數據,精準到毫米。為此,迪尚集團專門設立了“冬奧生產線”,從最初的嚴控原料分選、紡紗、織造、后整理等各生產環節,再到從數百個的顏色方案中層層挑選出最符合設計要求的色彩,保證每一寸面料的質量。

此外,冬奧會護旗升旗禮兵、中國體育代表團官員及運動員們所穿的共460雙禮儀皮靴,均來自威海的金猴集團。金猴集團首次采用了云端數據采集技術,技術人員通過手機App遠程指導,完成腳型數據采集和回傳,然后通過公司建立的百萬腳型數據庫,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匹配對比分析,運算出適合每一位運動員的最優數據。
“體育智造”領先國際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并有著輝煌制造業歷史的省份,山東在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的過程中,已將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放在重要位置。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強體育產業創新和科技研發力度,驅動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在這屆冬奧會中也誕生了不少網紅“黑科技”。
“冰絲帶”從建設之初,便以打造“最快的冰”為目標。而這塊“最快的冰”的部分制冷設備,就來自濟南的山東神舟制冷公司,在國家體育館、冬奧會速滑館項目實現4個世界之“首”。“冰絲帶”采用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是目前冬季運動場館最先進、最環保、最高效的制冰技術之一。而為保障運動健兒的體能在比賽時得到充分釋放,青島英派斯公司則為國家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以及“冰絲帶”國家速滑館配置了涵蓋有氧運動、力量訓練與HIIT訓練等類型的健身器械。
慶云企業山東領先康體設備有限公司助力北京冬奧會,為國家滑雪中心“雪飛燕”提供了裝配式看臺系統產品。本次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建設工程的教練席平臺、看臺、座椅等設施,全部由領先康體制造,這將進一步提升慶云制造的影響力。據領先體育冬奧項目經理李隆強介紹,小海坨山施工現場日間最低氣溫可達負15℃,風力常年為7-8級,不僅高空作業困難,對于產品性能更是巨大考驗。
此外,山東奧德斯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800cc全地形車科技含量高、外形炫酷,也馳騁在各大冰雪賽場,為賽事的順利進行和安全救援提供優質保障。
山東省體育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翟培建表示,在中國與日俱增的體育消費者基數、積極的產業政策護航、數字經濟轉型以及體育消費觀念升級的大背景下,山東體育產業也迎來了大發展時期,山東體育產業鏈的相關體育數字經濟、全民健身、冰雪產業等龍頭企業迎來新一波紅利。
據了解,到2025年,山東省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6000億元,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到2%左右。為此,相關部門將從完善產業體系、壯大市場主體、加強平臺建設、強化消費引領、促進融合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六方面入手,基本建成以健身休閑和競賽表演為引領、高端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
(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通訊員 崔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