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禹亞寧 策劃 蘭傳斌

  據新華社消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時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斯人已逝,追思無限……

  “在雜交水稻研究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路上,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老的兩個夢想不少人已耳熟能詳。

  對山東人來說,2020年9月份下旬那個瞬間無比難忘——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布局在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的海水稻陸續完成測產。其中最高值是在山東東營測出的畝產860.95公斤。

  袁隆平院士聽后,難掩喜色“我高興得很!”

  “海水稻”將山東與袁老緊緊聯系在一起。

  自2012年,袁隆平院士帶領青島海水稻研發團隊便開始在山東青島、東營開始耐鹽堿水稻(海水稻)的研發。

  2017年5月7日,在袁隆平院士的見證下,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正式揭牌。

  2018年10月,袁隆平團隊首次在城陽上馬、新疆喀什、陜西南泥灣、黑龍江大慶、浙江溫州和山東東營五大主要類型鹽堿地上進行“海水稻”試種并結合“四維改良法”進行鹽堿地稻作改良的示范測產,最高畝產為669.24公斤,標志著耐鹽堿水稻在這些鹽堿地上試種取得初步成功。

  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全國十地啟動了萬畝片鹽堿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種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種植面積由原來兩萬畝,擴大推廣到十萬畝,其中近7萬畝分布在山東。當年10地十萬畝海水稻完成測產,其中,新疆喀什、寧夏石嘴山、黑龍江鐵力、江蘇如東、山東東營、山東濰坊、山東青島等地測評畝產均超千斤。

  今年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五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宣布,目前已在全國簽約600萬畝鹽堿地改造項目,今年將正式啟動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和商業化運營。出生在山東青島的海水稻種子,灑向全國大地。

  除了海水稻,此前袁隆平團隊先后在東營河口區設立北方超級稻研發中心和超級稻試驗示范基地,在日照莒縣、臨沂莒南縣設立超級稻高產攻關示范基地。

  2016年袁隆平考察山東超級稻高產攻關示范基地

  袁隆平在山東攻關基地考察時的題字

  2019年,在莒南縣攻關示范基地,超級稻高產攻關試驗項目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達到1147.1公斤,破中高緯度世界紀錄。袁隆平院士通過電話連說了五六個滿意。

 

  袁老駕鶴西去,他在齊魯大地上播下的種子,還在繼續刷新著畝產紀錄,禾下乘涼夢在齊魯大地上一直延續……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禹亞寧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