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行區到起步區,國家級新區落子濟南意味著什么
來源:齊魯晚報
設立近4年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再度被國家機遇青睞。4月28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在參加活動時表示,4月2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設立。從先行區到起步區,對濟南來說意味著什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于悅
設立近4年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再度被國家機遇青睞。4月28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在參加活動時表示,4月2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設立。從先行區到起步區,對濟南來說意味著什么?

黃河戰略背景下的高標準規劃
過去三年多的時間里,從基礎設施到大項目,濟南先行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綠地會展中心片區6個展館建成,“三隧一橋”新一批跨(黃)河橋隧開工,兩岸交通一張網越織越密。三年來,先行區正以新的姿態升級為起步區。
2020年7月,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提出“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承擔著“北起”重要功能的先行區,也在濟南市政策的加持下,突飛猛進加速發展。同年8月,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
此后,起步區在濟南許多個重大會議上被頻頻提及。今年1月召開的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為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落實,2021年我市將高水平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讓起步區真正成為未來城市樣板。”2月19日,濟南市召開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動員大會上印發的《中共濟南市委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要舉全市之力加快起步區規劃建設。
“起步區是在先行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新的黃河戰略的背景下高標準規劃,在整個建設層次上,相關政策執行的時候能有優先的考慮,對于濟南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認為。
深層次全方位迭代升級
從先行區到起步區,兩個字的轉變到底意味著什么?在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中提到,在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中,起步區是繼雄安新區起步區之后的全國第二個起步區。“從先行區到起步區,絕不是名字的簡單變化,而是深層次全方位的結構性的根本變化,意味著從產業功能區向國家級新區、濟南未來新城的定位之變,從做實驗蹚路子向當引領做示范的使命之變,從聚全市之力向國家賦能流域支撐的能級之變,是濟南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和動力引擎。”
“起步區的方案列進國家的戰略里面去了,從濟南自己勾畫的藍圖上升為國家級的戰略,這對濟南來說是一件好事。”董彥嶺表示,起步區建設是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背景下調整做出來的,對濟南意義重大。
對濟南來講,起步區的升級不僅是先行區的崛起,更是發揮著迭代升級的作用。黃河南北的發展有差距,北部相對發展較晚,而通過新城的打造可以平衡濟南的發展,也可以帶動“北起”。“高水平建設起步區,在黃河以北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從省會經濟區的角度來講,通過起步區的打造也可以提升濟南對于省會經濟圈北部城市的帶動作用,另外對于承接京津冀、雄安新區都會起到好的作用。
“起步區的規劃實施,有利于加快濟南都市圈和半島城市群一體化融合發展,有利于發揮出‘五個濟南’的優勢,有利于濟南示范作用的發揮,為黃河國家重大戰略的落實提供了強大動力。”濟南市委黨校經濟學教授吳學軍認為,同樣,濟南在落實黃河國家戰略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也會為起步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國家賦能打造改革先行區
同為北方的國家級戰略新區,雄安新區起步區承擔的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功能,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則要肩負起黃河高質量發展的重任。
據了解,雄安新區起步區是雄安新區的主城區,規劃面積約19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約100平方公里,起步區內38平方公里的啟動區,是雄安新區率先建設區域,目前,啟動區的地下管廊與地上交通路網、基礎設施正同步規劃、分步實施。利用北高南低的現狀地形,隨形就勢,構建“北城、中苑、南淀”的總體空間格局,形成“一方城、兩軸線、五組團、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萬頃波”的城市空間意象。
初步規劃面積798平方公里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坐擁更大發展空間,城市發展框架也在全面拉開。開工128公里市政路網,建設黃河北“經十路”黃河大道,三橋一隧進入通車沖刺期,六大園區集中開工拉開全域建設框架……圍繞動能轉換增量提質,先行區發展勢能不斷增強。隨著起步區的正式批復,全新的發展規劃也即將亮相。
此前在濟南先行區召開的2021年工作動員部署大會上,透露了起步區建設的思路。在拓展新發展空間上,將在年內完成22個村居、193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重點實施46個項目,總投資1229.4億元。在打造新發展載體上,將建設總部經濟啟動區,完成“四縱四橫”13公里園區道路,開工中電建市政山東總部、中交一公局三公司總部、山東船員評估中心等總部項目。通過復制推廣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政策措施,加快落地改革開放前沿舉措和創新試點示范項目,全方位打造改革先行區、自主創新區、對外開放示范區。
對于起步區未來的發展方向,董彥嶺認為,起步區的發展首先要做好生態保護,然后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還要處理好和周邊區域尤其是北部區縣之間的關系,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另外要做好與原有區域產業的錯位發展,與高新區和其他工業園區之間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界限,防止同質化競爭。”
“起步區的發展能級不再是‘集聚全市力量’,而是變為國家賦能、流域支撐、省市一體化推進。這就要求起步區確立‘園區帶動、產業支撐、開放賦能’思路,在做大做強上下功夫,引領濟南不斷提高經濟首位度、增強發展協調性、提升城市承載力,成為全流域高端產業發展引領區、科技創新策源地、對外開放合作橋頭堡。”吳學軍說。
擁河入懷、攜河發展,一直是濟南的城市夢想。先行區的全新升級,起步區的全面崛起,將為濟南帶來更多發展希望,一座未來希望之城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