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澍野

  2020年,世界經濟遭遇“黑天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人民生命健康遭受嚴重威脅之時,全球貿易大幅度縮水,這對于以外貿出口為主的企業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很多企業不得不出口轉內銷,可是這并不容易。要知道,做出口和做內銷有很大不同。

  2020年一季度,孚日股份(002083.SZ)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跌幅高達42.8%。不久后,孚日家紡高調宣布,參與明星直播帶貨。并把內、外銷比例由20%和80%,調整為各占50%,降低國際貿易風險。然而,這并沒能“拯救”其業績下滑的頹勢。

  2020年以來,孚日股份陷入“多事之秋”,經歷了股價暴跌、“一夜易主”,先后被兩任大股東非法占資。還因完成業績承諾、涉嫌透露內幕信息、年報披露不及時等,收到了多份深交所關注函和監管函,近日又被查出信披違規,被交易所通報批評并計入誠信檔案。如今,又有誰能拯救元氣大傷的孚日股份?

  01 業績下滑趨勢明顯

  孚日股份,是全球最大毛巾廠商,主要從事毛巾系列產品、床上用品和裝飾布藝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供應、營銷渠道建設和品牌推廣。

  孚日股份出口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88年。作為一家典型的外貿型制造工廠,孚日股份出口份額已經連續20年在行業中排名中國第一。近年,在中國毛巾整體出口中,孚日股份占據日本出口量1/4,美國出口量1/2,歐洲出口量1/3。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孚日股份的銷售節奏。

  2020上半年,在線下零售尚未完全恢復、疫情反復之時,電商可能是家紡公司謀求增長的唯一渠道。5月中旬,夢潔家紡、羅萊家紡、水星家紡等家紡企業,紛紛宣布與明星合作直播帶貨,薇婭、李佳琦、羅永浩等直播帶貨一哥、一姐頻頻被提及。

  彼時,孚日股份在互動平臺上高調宣布,也參與明星“直播帶貨”。5月17日,孚日股份與汪涵合作了直播帶貨,隨后表示正在與羅永浩、華少、辛巴等團隊洽談合作。不過,還是有部分投資者質疑公司“為了拉高股價而講故事”。

  其實,在電商方面,通過明星、網紅在直播間里帶貨,看上去是最有可能在短期內拉動銷量的手段。家紡公司接連宣布與帶貨主播合作的原因也在于此。但從長期來看,直播間里明星、網紅帶來的背書效應,對拉動業績的效果并不明顯。

  2020年9月,孚日集團總經理吳明鳳在公開場合表示,這些直播帶貨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不是很成功的。因為直播帶貨它是一個沖動消費,那么很多明星他的帶貨能力是不一樣的。例如,汪涵在7月19號的直播帶貨,成功實現了170萬的銷售,而這取決于汪涵的帶貨能力。

  此外,吳明鳳還表示,通過明星直播帶貨,孚日股份產品流量、網店評分、復購率有所提升,今后公司直播帶貨還是要去做,但是會謹慎的、有選擇的去做。

  事實上,直播帶貨也沒能“拯救”孚日股份下滑的業績。孚日股份2020年三季報顯示,公司2020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32.73億元,同比下降13.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2億元,同比下降40.80%,營收利潤雙雙下降。

  拉長時間來看,近年來,明顯可以看到孚日股份業績已處于下滑態勢。2017年~2019年,孚日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8.22億元、51.55億元和49.87億元,同比增長10.21%、6.90%和-3.25%;實現歸母凈利潤4.10億元、4.35億元和3.69億元,同比增長 4.10億元、4.35億元和3.69億元,同比增長8.47%、5.99%和-8.96%。

△孚日股份近年凈利潤(圖片來源:同花順)△孚日股份近年凈利潤(圖片來源:同花順)

  同期,孚日股份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2.34%、12.74%和9.92%;銷售毛利率分別為21.80%、20.00%和19.64%;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5.08%、59.60%和62.37%。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孚日股份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已經連續下滑,且銷售毛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ROE)亦處于下滑態勢,而資產負債率卻不斷攀升。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孚日股份業績出現大幅下降,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評定孚日股份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評級展望為負面,“孚日轉債”信用等級為AA。

  此外,2020年以來,孚日股份還因完成業績承諾、涉嫌透露內幕信息、年報披露不及時等,收到了多份深交所關注函和監管函。

  近日,孚日股份又被查出信披違規,深交所對孚日股份時任董事長孫日貴、總經理吳明鳳、時任財務總監兼時任董事會秘書張萌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批評等人還被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并向社會公開。

  原因是孚日股份于2020年5月29日收到政府補助2.53億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利潤的比例為68.56%,但孚日股份對此并未予以公告。2020年1月至6月末,孚日股份在開展棉花期貨合約套期保值過程中,累計產生虧損2.74億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利潤的比例為74.25%。因這兩件事未及時公布,孚日股份存在信披違規行為。

  02 易主后再被“抽血”

  2020年下半年,孚日股份經歷了“一夜易主”,實際控制人由自然人孫日貴變更為高密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公司由一家民營企業變身為地方國企。

  2020年6月17日,孚日集團與高密華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榮實業”)簽訂了《附生效條件的股份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11.7億股孚日股份轉讓給華榮實業。孚日集團與華榮實業在6月30日之前已經完成了18.72%股權的交割,并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此次股權收購完成后,孚日集團持有孚日股份的股權比例降至4.96%,而華榮實業的持股將變成18.72%。啟信寶數據顯示,華榮實業是山東省高密市國資委100%的控股公司,因此孚日股份的實際控制人也將有變更為山東省高密市國資委。

  此消息一出就刺激了孚日股份的漲停,畢竟國資進入可以帶來孚日股份的新氣象,而此時的孚日股份已經被孚日控股抽血抽得奄奄一息。

  截止2019年底,孚日股份被孚日控股占用非經營性資金合計11.42億元,違規擔保余額1.46億元,更有關聯方未公布事項造成應收賬款和成本增加,從2018年到2020年,孚日控股從孚日股份身上“抽血”超過30億元。

  而在此次易主的同一時期,孚日股份年報也姍姍來遲。2020年6月30日,孚日股份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87億元,同比減少3.25%;實現凈利潤3.69億元,同比減少8.96%。

  值得注意的是,彼時,孚日股份剛剛披露的2019年年報卻被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公司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認定情況,于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基準日,孚日股份認定財務報告存在 2 個重大缺陷。

  當時,有媒體質疑稱:山東省高密市國資委緣何非要收購一家內部控制有問題、財務報告存在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呢?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而在華榮實業入主孚日股份幾個月后,答案悄然浮出水面。原來,新實控人華榮實業,也熱衷于在孚日股份身上“抽血”。

  2021年1月19日,孚日股份公告稱,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東華榮實業及其控制的公司被動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余額約11億元。2020年上半年,孚日股份當時的控股股東孚日控股還曾大量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最高占用金額高到20.42億元。

  與此前相比,這次控股股東違規占用資金后果或更加嚴重,孚日股份表示如果上述占用資金不能按期償還,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也就是被ST。

  資產管理分析師劉廣文向媒體表示,控股股東將上市公司當成“自助提款機”,不僅損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也讓中小股東成為受害者,“在當前監管趨嚴的情況下,孚日股份作為反面教材,勢必會受到嚴懲”。

  如今,孚日股不僅份受貿易摩擦和疫情影響,其主營業務受到打擊,委身國資后還先后被大股東非法占資,其股價也幾近腰斬,相對于2015年最高峰時市值蒸發近50億,陷入“多事之秋”后苦苦掙扎。

  參考資料:

  孚日股份年報存重大缺陷 高密國資收購明知有虎偏向山行,新浪財經,2020.06.30;

  孚日股份一年7收關注函2次信披違規 實控人入主四月違規占用資金11億,長江商報,2021.01.21;

  ST警報響起!孚日股份短期償債缺口11.85億 違規占資屢遭處罰,投資時報,20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