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的柳芽已嫩綠,生機從忙碌的春季開始生長。
在黃河入海之城東營,一個關于沿黃生態長廊的規劃,也在春日里日漸清晰。3月11日,記者從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立足全市生態建設實際,該局牽頭編制了2021-2030年的沿黃生態長廊規劃。

“根據用地現狀,按照‘三帶七區多節點’的布局,以黃河兩岸大堤和南展大堤為軸線,對規劃區進行綜合整治。”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喬來秋告訴記者,東營市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劃提出“一園兩帶多廊道”的生態保護格局,沿黃生態帶是“兩帶”中的“一帶”,明確沿黃河打造一條“濕水林田湖草”一體的生態安全屏障。
其中,“三帶七區多節點”布局中的“三帶”,除了長度93.7千米的黃河右岸大堤生態帶、長度108.6千米的黃河左岸大堤生態帶之外,還包括長度35千米的南展大堤生態帶;對“七區”的規劃中提出對龍居生態林場、天寧寺生態林場、墾利生態林場、王莊省級森林公園、孤島刺槐林等片區現有林地進行提升改造,對天寧湖國家濕地公園、東津省級濕地公園片區濕地進行保護修復。
“沿黃河綠化,講黃河故事,建生態長廊,樹東營形象。”喬來秋說,按照規劃布局,將建設三條以森林濕地為主體的生態長廊,串聯沿線七個重要生態片區,“在‘三帶’規劃范圍內還將充分利用沿線自然景觀、黃河歷史文化及與重要干線路渠交叉口,建設提升50處節點,其中右岸大堤生態帶22個,左岸大堤生態帶18個,南展大堤生態帶10個,最終形成沿黃生態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