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日前,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條例》),《條例》指出,2021年4月底前,實現濟南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全覆蓋、社會動員全覆蓋、管理責任人全覆蓋。12月底前,濟南市廚余垃圾收運處理量達到1000噸/日以上,60%以上鎮(街道)達到生活垃圾分類“達標街鎮”標準。

  《條例》明確,3月15日前,各區縣組織鎮(街道)、社區(村)全面開展“是否有分類投放設施”“分類投放設施是否足夠”“分類投放設施標識是否正確”的“三個是否”排查工作,列出問題清單。4月10日前,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按標準配置居住區、商業和辦公場所的分類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設施設備。根據《濟南市生活垃圾分類標識系統》規定,設置統一規范、清晰醒目的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方便居民辨別并投放。推動各類場所具備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能力,做到“專桶專投”。

  此外,按照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要求,配齊分類垃圾駁運、運輸車輛,規范車輛標識,嚴禁混裝混運。簽訂收運協議。統籌協調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與收運單位,有序銜接各類垃圾收運時間與頻次,依法簽訂收運協議。根據實際運行情況不斷優化收運時間,并建立管理臺賬。并健全收運網絡。科學制定轄區內四類垃圾的收運路線以及“分散轉運”“直收直運”的分類運輸模式,因地制宜推行“車載桶裝、換桶直運”等密閉、高效的廚余垃圾收運系統,減少裝車運輸過程中的“拋灑滴漏”問題,試點推進“公交式”廚余垃圾收運網絡建設,在商業街區、街巷等探索實施“音樂專線”收運模式。

  《條例》提出,加強再生資源回收。按照濟南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有關規定,優化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布局,利用小型轉運站、環衛設施等閑置空間中轉廢紙、塑料、金屬、玻璃等再生資源。大力培育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鼓勵物業服務企業與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合作,探索流動回收點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小區內設置固定交投點,實現居住區便捷交投。

  確保有害垃圾應收盡收。以社區為單位,加快完善家庭源有害垃圾的投放設施設置,優化農藥包裝物的回收點位布局,加大規范管理力度,推進有害垃圾及農藥包裝物的有效回收與無害化處理。鞏固每月第一周為“有害垃圾宣傳收集周”的相關制度,加強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之間的有序銜接。

  《條例》明確,從推行收運智能監控,組織搭建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智能管理平臺,逐步推動環衛收運車輛衛星定位監控裝置的安裝使用,及時掌握收運車輛行駛軌跡,監控各類垃圾日常清運情況,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科學智能管理。增強末端處理能力。2021年年底前,確保市廚余垃圾處理廠建成投運,新增600噸/日集中處理能力;推進500噸/日商河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推動新建農貿市場、標準化菜市場按照標準配置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摸排本市已有農貿市場、標準化菜市場現狀,具備條件的,按標準配置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推進其他固廢處置。加快推動大件垃圾、建筑(裝修)垃圾、園林綠化垃圾、醫療廢棄物的分流收運處理體系建設,避免混入生活垃圾。

  另外,實施方案公布濟南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度表,具體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