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在15個副省級城市排第2位;全年進出口6407億元、增長8.2%;新引進世界500強簽約、投資項目25個;新批過千萬美元外資項目301個,到位內資1920億元,同比增長10.2%。剛剛過去的2020年里,青島商務工作逆勢上揚。
“五試點”牽引對外貿易創新高
2020年,青島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在15個副省級城市排第2位;全年進出口6407億元、增長8.2%;新引進世界500強簽約、投資項目25個,全市實際使用外資405.9億元,位列全國各城市第6位,副省級城市第4位,計劃單列市第2位,新批過千萬美元外資項目301個,到位內資1920億元,同比增長10.2%。
其中,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獲批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企業對企業直接出口、出口海外倉等“五項試點”。
“五試點”為引擎,青島對外貿易數據再創新高——2020年度,全市全年累計進出口6407億元、增長8.2%,其中出口3876.76億元、增長13.7%,進口2530.24億元、增長0.7%。
從市場結構看,2020年度,全市對傳統市場出口2068.63億元、增長10.8%,對新興市場出口1428.8億元、增長15.9%。全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817.7億元、增長16.3%、占全市比重28.4%,其中出口1099.79億元、增長18.4%、占比28.4%,進口717.91億元、增長13.2%、占比28.4%。
自貿區市場與上合示范區的平臺聚集效應也有所顯現。2020年度,對自貿區市場進出口2249.07億元、增長14.2%、占比35.1%,其中出口1223.41億元、增長18.5%,進口1025.66億元、增長9.5%。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448.44億元、增長6.1%,其中出口278.21億元、增長9.3%,進口170.23億元、增長1.2%。
持續優化的貿易結構不斷推動青島國際貿易穩增長。2020年度,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9%,占全市的69.3%,占比提高6.3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1801.31億元、增長18.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14.96億元、增長12.9%。全市重點出口商品中,機械設備、電器及電子產品、紡織品、化工產品、集裝箱和家具及其零件分別實現同比增長18.5%、20.5%、42.8%、10.7%、17.5%和33.1%,拉動全市出口增幅8.9個百分點。
服務貿易成為青島國際貿易增長新的引擎。2020年度,全市登記承接服務外包合同9318份、增長3.93%,執行額50.46億美元、增長7.09%。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44.2億美元,增長11.7%,在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中位居前列。
2021年,青島市商務局將繼續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建設。培育和招引結合,增強外貿主體能級。貿易和產業聯動,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同時推進服務貿易升級,做強跨境電商進出口,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積極爭創山東省外貿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開放平臺提升城市能級
更高水平開放依賴更高能級的開放平臺。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國之重任”,為青島更高水平開放提供了含金量十足的高層次平臺。青島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戰略疊加優勢,積極打造開放發展的戰略平臺。
開放平臺的效應正在顯現。2020年,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積極開展首創性探索,106項試點任務已實施98項,形成68個制度創新案例。其中,13項入選山東自貿試驗區首批“最佳實踐案例”并在全省推廣,2項獲海關總署認可并備案,3項報商務部參選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片區新增注冊企業20452家,其中外資企業99家,在建、待建重點項目74個,總投資628億元。全年外貿進出口、使用外資分別占全市的17.29%、8.67%。
在上合示范區,國際物流中心、現代貿易中心、雙向投資中心、商旅文化中心、海洋合作中心“五大中心”建設有序推進,2020年新簽約落戶項目28個、總投資1288億元。
與此同時,2020年建成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開行國際國內班列17條,“齊魯號”歐亞班列開行401列、增長15.8%。新注冊面向上合組織國家貿易企業686家,對上合國家貿易額達到1.93億美元。此外,圍繞開放協同發展,建立了部省市協作推進機制,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上合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并在全國首創“負面清單制”放權,首批省級賦權54項已經落地。
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國家戰略優勢,為青島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配置全球資源提供了重大平臺和重要契機,通過一系列的先行先試、制度創新,還將為青島城市能級提升釋放出更強大的動能,這也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更高層次的開放空間。
招商引資“強磁場”
疫情的沖擊并沒有遲滯投資青島的步伐。這份信心源自于海內外企業家們對“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的由衷認可,更源自于企業在青島發展過程中,在既“親”又“清”的營商環境中“如魚得水”的實際感受。去年9月,扎根當地26年的韓資企業希杰集團在青島落成中國境內食品項目總部,用實際行動表達與這座城市共同發展的決心。
數據顯示,2020年度,全市實際使用外資405.9億元人民幣,增長1.1%,占全省比重33%,占全國比重4.05%,位列全國各城市第6位,副省級城市第4位,計劃單列市第2位。這一成績實屬不易,更難能可貴的是,外資不僅有數量的提升,投資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從產業結構看,服務業保持增長,高技術產業項目增長,房地產業占比持續下降。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52.1億美元、增長9.9%,現代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29.8億美元,占服務業總量的57.2%。全市新批高技術產業項目171個、增長21.3%,實際使用外資12.8億美元、增長44.6%。房地產業呈下降態勢,實際使用外資16.3億美元、下降33.9%,占比27.9%。
青島新設立及增資的大項目支撐作用明顯。全市新批過千萬美元項目301個;新批過億美元項目74個;增資過千萬美元項目61個;新引進世界500強簽約、投資項目25個。
不僅是有外資項目量質齊升,青島還吸引了一大批優質內資項目落地發展。2020年,全市重點內資項目到位資金1920億元、增長10.2%。全市簽約5億元以上重點項目342個、增長11.8%,計劃總投資7427.5億元。
從產業分布情況看,符合新舊動能轉換13條產業鏈項目占比88.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58個,投資總額1162.5億元;現代金融項目44個,投資總額1014.1億元;精品旅游項目24個,投資總額844.4億元;新能源新材料項目35個,投資總額731億元;高端裝備項目47個,投資總額662.4億元。
這些源源不斷的項目和資金進入,讓青島成為海內外投資熱土,而這離不開青島平臺招商思維。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青島創新推動“互聯網+招商”,協助舉辦“山東與世界500強連線”歐洲、東盟、美國、韓國、日本大型線上推介會,并搭建商協會、企業等招商平臺57個,新增社會化專業招商中介機構97家。制定《重點產業鏈招商參考目錄》,實施重點產業鏈招商。
與此同時,青島打造“國際客廳”新名片,集聚配置全球要素資源,如今青島已構建中日、中韓、中德、中以、上合組織國家共五個國際客廳,為有意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商會提供中轉、落戶、展示、創業等“一站式”服務,共同促成更多元、更高層級的合作。
2021年,青島市商務局將推進招商引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落實“項目落地年”部署,頂格推進招商引資,打好“雙招雙引”攻勢3.0版,多措并舉招引優質項目,促進國內外招商資源配置,持續優化外商投資服務,推動項目落地見效。精準開展對外投資,發揮招商引資信息化社交平臺作用,持續為意向合作暢通鏈接渠道,此外,爭取認定一批“山東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山東省跨國公司總部基地”,向著總部經濟持續發力。
對外投資合作穩步推進
在對外投資合作方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進一步深化。2020年度,青島市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15個,投資額3.91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32.9%。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承攬承包工程項目50個、合同額32.57億美元、占比93.5%,完成營業額25.6億美元、占比89%。大項目有序實施,示范效應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國際產能合作穩步推進。2020年度,全市備案制造業對外投資項目14個,投資額9.26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77.9%,分布在法國、西班牙、俄羅斯等12個國家,涉及家電、輪胎、機械等行業。海爾、海信等企業通過國際產能合作優化全球布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對外承包工程向高質量發展邁進。2020年度,全市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6個、較去年同期增加2個,合同額28.7億美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82.5%。企業新簽對外承包工程EPC項目15個、較上一年度同期增加5個,合同額24.03億美元、占比69%。
消費“馬車”動力十足
盡管面新冠疫情的沖擊,但剛剛過去的一年,青島消費用持續的內生動力換來了非常搶眼的數據增長。2020年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5203.5億元,實現難能可貴的1.5%的正增長。
增長背后是青島商務不斷激活消費需求側動力的創新舉措。
2020年,青島累計舉辦各類促消費活動100多場,帶動商貿企業開展促銷2000多場。積極發展戶外經濟、夜間經濟,入選中國旅游研究院“2020中國夜間經濟20強城市”。
同時,幫扶主體保供應,打造網上用工平臺、配餐平臺、防疫物資交流平臺,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市區兩級對2500余家限上批零餐企業一對一專人服務,新增限上批零餐業主體200多家。臺東步行街、魯邦國際風情街分別入選全國、全省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
2021年,青島將繼續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推進《青島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增強消費供給水平,強化消費載體建設,促進消費產業融合發展,優化消費環境,積極發展便民消費,補齊農村消費短板,培育爭創省“鄉鎮商貿中心建設示范縣(市)”,建設國際購物、美食、會展、文化、旅游、消費名城,打造立足山東、輻射全國、面向東北亞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與此同時,推進商業業態模式創新,發展區域首店、行業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發“四首經濟”,提升城市消費供給質量。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培育爭創省級“雙循環示范企業”。